-
大玉兒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10-31 08:32
過動症管不住自己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吳思穎醫師表示,一位小學三年級的林小弟,從這學期開始,逃避寫作業,對大人的管教開始有反抗的行為,容易生氣回嘴,父母感到管教困難,因而在老師建議下帶至兒童心智科門診求診。
林媽媽表示從幼稚園起,便注意到林小弟活動量較一般小男生大,常跳上跳下或到處奔跑,都停不下來,且動作較大,不小心就用力推到或揮到同學。小一開始,老師就常反映林小弟上課不專心,看似在看黑板,但叫起來回答問題卻不知老師講解到哪兒,而且容易受周遭環境吸引而東張西望,甚至常忍不住跟同學講話,或是玩起手邊的鉛筆、橡皮擦,雖然反覆被老師提醒,林小弟也表示知道上課要專心,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林媽媽補充道,林小弟寫作業時常是沒耐心的,幾分鐘就找理由下來走動,或是在書桌上東摸西摸,常常作業要比其他小朋友多花上一兩個小時才寫得完;而且常會粗心出錯,已經學會的國字,常會多一筆少一撇,作數學題時,加減號、單位常抄錯或漏題,或是題目沒看完就馬上寫答案,以致於在校成績常常如雲霄飛車般忽高忽低,但回家在媽媽一對一盯著檢討時又可以答對,讓父母搞不清楚林小弟究竟是學習理解有困難?還是學習沒興趣?
吳思穎醫師表示,經過評估診斷,林小弟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也開始在門診進行藥物及行為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學齡期兒童的盛行率為5~10%,患童在幼兒期便可觀察到注意力較短暫、活動量大、坐不住或個性衝動的特質。但是,並非所有具此類特質的幼兒都會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的經過適當教養及行為訓練,兒童的自我控制進步,在幼稚園或小學的適應即可改善。部分症狀較明顯的兒童,若是未接受治療及適當教養,長期下來不只是學業表現不佳,更有高達一半以上的比例,會再發生情緒障礙、偏差的行為、低自尊、人際關係不佳的狀況。
經過比較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和一般兒童的腦部功能造影及神經心理測驗的表現,發現主要是大腦的前額葉與其他管控注意力的大腦區,在功能上效率較差,伴隨大腦在相關的執行功能(計劃、組織、反應抑制、工作記憶的提取)也表現較差,並非小朋友天生不認真或故意唱反調。
現行的藥物治療即是在提升腦部與專注力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以促進注意力的維持。國內外研究皆顯示適當的藥物治療對專注力、衝動控制有良好療效。更重要的是,父母在面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時,要能先理解兒童生理上有其特質,同時發掘其優點,並抱著因材施教的心情,和兒童一起建立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例如:自我提醒上課要專心、養成檢查的習慣來減少粗心健忘帶來的小差錯,父母與老師並多給予兒童即時的正向回饋及肯定,這樣的教養態度,不僅促進親子和諧,更加強孩子的自信心及想要維持良好習慣的動機,也能與藥物治療的療效相輔相成。
更新日期:2011/10/31 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