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2025-09-13 11:00
隨著聯準會可能於下週展開一年來首度降息,市場正密切關注高達 7.6 兆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 (MMF) 資金是否將轉向風險性資產。這些現金部位自 2022 年以來受惠於聯準會升息政策,提供投資人具吸引力的年報酬率,現平均達 4.3%。
降息即將來臨?7兆美元的「現金牆」恐成投資人隱憂 (圖:REUTERS/TPG)
根據 Crane Data 統計,美國貨幣基金資產規模目前處於歷史高位。儘管市場傳出聯準會可能降息 1 到 2 碼,但資金是否轉流股市、債市,仍存高度爭議。
投資公司協會 (ICI) 經濟學家 Shelly Antoniewicz 接受 CNBC 節目訪問時指出,最新就業數據疲弱、通膨未明顯惡化,已「鞏固降息理據」,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啟動降息週期。
她預期,未來降息節奏仍將視數據表現而定,但當報酬率走低,約 7 兆美元的資金可能逐步流向股票、債券等風險性標的。
儘管如此,Crane Data 總裁 Peter Crane 則持保留態度。他指出,貨幣基金資產過去僅在 2000 年網路泡沫與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出現大幅萎縮,當時聯準會利率幾乎降至零。「利率當然重要,但沒有大多數人想的那麼重要。」Crane 說,「市場要真正看到資金大量外流,必須重演『零利率時代』。」
Crane 表示,目前約六成的貨幣基金資金來自企業與機構投資人,這些資金「不可能因利差縮小就流入股市」。即使聯準會降息至 3%,只要銀行存款利率仍遠低於貨幣基金 (多數不到 0.5%),資金就難以移動。他強調:「銀行存款利率嚴重偏低,貨幣基金仍具相對優勢。」
就資產配置角度而言,Strategas 資產管理公司 ETF 策略師 Todd Sohn 建議,若投資人發現自己持有過多現金部位,可考慮調整至 2 至 5 年期國債 ETF 或採用債券梯策略 (bond ladder),分散久期風險。同時也可視投資組合結構,適度增加小型股、中型股或國際市場 ETF 的比重。
他提醒:「目前大型科技股已占美股市值近四成,不見得還需再加碼。」
Crane 亦指出,貨幣基金平均持有到期天數約 30 日,即使聯準會下週降息,利率反映需延後數週才能顯現。短期內若出現大幅降息,反而可能吸引更多資金湧入,因現有基金仍持有較高殖利率資產。
儘管長期而言降息將拉低貨幣基金收益,但目前並未出現明顯資金逃離跡象。Crane 直言:「即使殖利率降至 3.8%、3.85%,會有人在意嗎?市場與貨幣基金雙雙創高,說明兩者並非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