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06 05:44

財經青紅燈》防詐與擾民的天平

2025/09/06 05:30  
台新銀行表示,協助政府打詐、防詐,減少民眾遭詐騙蒙受損害,該行對部分帳戶進行管制,或許造成部分客戶不便。(記者王孟倫攝)
詐騙集團猖獗橫行,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早已成為台灣的「全民公敵」,但是越打越詐、詐團不停翻新招式。換個角度看,打擊詐騙立意良好,「防詐」與「擾民」之間也必須取得平衡,若是一味凍結帳戶,將反詐成本逕行轉嫁給守法民眾身上,防詐不成反而變成是「擾民」。
近來許多民眾或消費者群起抱怨,個別銀行太積極嚴格執行防詐措施,動輒凍結帳戶反而成擾民行為,如何在「防詐」與「擾民」間取得平衡,往往僅是一線之隔;更有民眾投訴,帳戶只是久未使用,就無端被列為「警示戶」,還得親自臨櫃處理,痛罵銀行業怎會變得如此不知變通呢?
面對這類問題,金融機構理應要以實務經驗,採取「比例原則」,也就是依照事情的性質不同,避免過度管制,就是「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當防詐與擾民衝突時,就容易引發「眾怒」,主管機關理應不該讓銀行業處理起來綁手綁腳,也就是原則得明確、裁罰要寬容。
舉例來說,銀行為了防堵人頭帳戶,針對一段時間未交易的客戶祭出凍結手段,包括自動櫃員機交易或網銀交易都會被限制,民眾只能攜帶個人證件臨櫃辦理解凍;銀行業為了落實主管機關的防詐與打詐要求,不僅增加時間成本與不方便,累積民怨也由第一線業者來扛。
加強全國打詐力道,無論是主管機關或銀行業者,都有共識且積極落實,如何在落實防詐、打詐與避免擾民中找到平衡點,第一線的金融機構有責,但相關主管機關也不該卸責。(王孟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