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9:33

日媒報導以真實案例,探討高收入族群在退休後容易陷入的「家庭破產」陷阱。(示意圖,彭博)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很多人拚命工作,為了退休而累積大量資產,然而,當最終退休時,卻可能面臨意想不到的「退休陷阱」。日本一名建設公司前社長,他把職位交棒給兒子並退休,退休時擁有存款8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578萬元)以及月領7萬日圓(約新台幣1.38萬元)年金,然而,他卻因為「沒改掉奢侈習慣」,加上投資失利,在退休僅僅2年後,就向兒子低頭表示「能否再讓我回去公司工作」。日媒報導以真實案例探討高收入族群在退休後容易陷入的「家庭破產」陷阱。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今年70歲的誠一先生(化名)過去在埼玉縣經營建設公司,他在68歲時選擇退休,當時他辛苦存下的存款大約有8000萬日圓,如今,事業已由45歲的兒子亮太(化名)接手。
誠一先生本以為退休後就是「悠閒自得的第二人生」,卻因過去工作關係,習慣經常應酬,打高爾夫、喝酒是家常便飯。退休後,他依舊延續同樣的生活,常去打高爾夫球、喝酒,結果,他的月支出幾乎和以前差不多,每月花費動輒數十萬日圓。但現在的收入,只有每月約7萬日圓的年金,這樣一來,只能不斷動用存款,於是存款就這樣快速減少。
除了應酬,另一方面,誠一先生的「車」也成了錢包的敵人。五年前購入的高級進口車,維修保養費驚人,引擎故障送修就超過120萬日圓(約新台幣24萬元)。其實他也知道這樣下去不妙,但因為習慣過去的「愛面子」,讓他難以下定決心換便宜的車,就這樣,存款持續縮水。
誠一先生開始焦慮,於是找上銀行詢問如何「讓錢增值」,銀行員推薦他「每月分配型投資信託」。誠一先生過去沒碰過投資,覺得「銀行推薦的應該沒問題」,於是,從當時約7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380萬元)的存款中,拿出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592萬元)投資。在銀行員的話術影響下,誠一非常放心,於是繼續原本的花費習慣,他甚至得意忘形,又花費了1500萬日圓(約新台幣296萬元)購買了一輛新車。
某天,銀行人員打電話來,緊張地告知誠一持有的投資信託淨值大幅下跌,原來受到股價下跌影響,投資表現遠低於預期,加上每月的分配金有部分來自本金支出,導致資產正不斷縮水。誠一聽到自己已出現約500萬日圓(約新台幣99萬元)的損失,簡直氣炸了,但事實已經無法改變。
徹底絕望的誠一先生,只好聯絡2年前接手公司的兒子,低聲下氣地懇求不好意思啊,能不能讓我回到公司,再讓我工作……」,沒想到兒子卻冷靜回應「想工作可以,但如果你不檢討生活方式,早晚還是會破產。先改變用錢的習慣,再談工作吧。」
報導指出,誠一先生不是「特例」,據調查,日本夫妻退休後的最低生活費平均為月23.2萬日圓(約新台幣4.6萬元),若要過上「比較寬裕的生活」,則需37.9萬日圓(約新台幣7.5萬元)。然而,像誠一這樣的自營業者通常只有基礎年金,滿額也僅約每月6.9萬日圓(約新台幣1.4萬元),遠遠不夠,因此必須依靠存款,但若缺乏規劃,就容易陷入「破產」。退休後投資並非壞事,但若不理解其風險與運作,就可能淪為「後悔不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