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00:39

中國在未來數十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可能性有多大?經濟學家認為,現在看來幾乎不可能。(彭博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中國在未來數十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可能性有多大?經濟學家的答案是:就人口結構和經濟相對表現而言,現在看來幾乎不可能。
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24日報導,按照經濟學家衡量經濟規模的標準公式,截至2024年,中國經濟仍明顯小於美國,只有美國的約64%。儘管中國在2000年至2020年間大幅追趕,但美國在此之後的成長速度反而超越中國。
英國經濟學家利里科(Andrew Lilico)問道,在21世紀剩餘的時間裡,中國是否將超越美國,在軍事上也大幅領先,例如輕易奪取台灣,甚至威脅南韓與日本?
或者,人口結構意味著中國注定將走下坡?畢竟,中國人口目前約14億,已經少於印度。長期以來,中國成功地抑制人口過度成長,如今卻帶來反效果。某些估計顯示,中國人口到2100年可能會降至5億,平均每年下降約1.4%。
相較之下,美國人口雖然預計要到約2080年才會達到高峰(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移民),但此後僅會稍微回落;到2100年,美國人口仍被預期將多於目前的3.35億人,達到約3.65億人,等於每年平均成長0.1%。
因此,如果中國經濟要維持當前相當於美國64%的規模,每年就必須克服1.5%的人口變化效應,藉由更快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來彌補。若要在2100年達到與美國總體GDP相當的經濟規模,中國需要克服人口減少所帶來的不利因素,並且平均每年比美國成長快0.6%。這意味著在人均GDP上,中國必須平均每年比美國成長快約2.1%。
當然,中國人均GDP仍有追趕空間。目前中國人均GDP僅約美國的16%。若中國人均GDP每年以比美國快2.5%的速度成長,則可望逐步縮小差距。
因此,雖然估計中國到2100年時的人口仍將多於美國,但差距不會太大,意味著若要使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中國必須在此期間縮小大部分的人均GDP差距,大致相當於在人均GDP上達到美國的4分之3。
做為參照,目前英國和法國的人均GDP分別約為美國的62%和65%,因此若要在本世紀末超越美國,中國的人均GDP必須在相對於美國的水準上,比今天的英國和德國更為富裕。
當然,在這麼長的時間範圍內,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1925年若要預測2000年哪個經濟體會最大,很可能連前10名都無法準確預測。戰爭、流行病、經濟管理不善,以及技術變革,都可能帶來龐大的不可預測影響。然而,即使在1925至2000年間,最終的經濟排名也並未完全出人意料。長期來看,人口結構與相對經濟表現,往往帶有某種無可避免性。
利里科說,或許中國在未來幾十年會更加擁抱市場化與民主化,從而推動經濟成長。隨著人口減少,會出現一段時期,經濟反而因為能夠使用原本為更多人口而建設的基礎設施而受益,不必投入太多資源來維護。反過來說,美國或許會變得更加孤立與保護主義,不斷切斷自身與世界的聯繫,導致成長持續減緩。
文章最後說,最可能的結論是,中國指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並因此創造軍事與外交層面的影響力,目前看來幾乎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