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22 06:10

人形機器人落地競爭/達明明年場域試用 和椿克服產業差異

2025/08/22 05:30  
和椿參展展品包括人形機器人以及可自主變形組裝的一站式商務管家。(和椿提供)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協作機器人大廠達明機器人(4585)邁入成立10週年,董事長何世池昨日在台北國際自動化大展指出,人形機器人被視為產業的「終極夢想」,達明以工業應用為核心,累積可信任的場域驗證,有利於未來進一步拓展至家用與服務等藍海市場。
達明目標讓人形機器人正式踏入工廠第一線,提升產線韌性與效率。(達明提供)
達明自去年底開始進行人形機器人開發計畫,延伸既有協作型機器人的技術,包括運動控制、關節設計與AI大腦,在半年內就做出原型機。何世池說,預計明年就能與合作夥伴進行場域試用,同時結合「MIT人形機器人」的國產品牌價值,展現台灣在AI與製造的整合能量。

達明累積可信任場域驗證
達明已於美國設立發貨倉、服務與培訓中心,墨西哥據點也在積極規劃中,藉此支援台商轉進中南美的需求。財務長王偉霖表示,美國關稅政策雖一度干擾客戶建廠進度,但隨政策落地,越南、泰國、墨西哥與美國的新產能布局將逐步啟動,帶動協作機器人需求回升。整體而言,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場仍維持年增20%至30%的成長潛力。
和椿指推廣面臨2大難題
不過也被列為機器人概念股的和椿(6215)董事長程天縱昨提到,雖然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被視為未來產業的重要趨勢,但在實際推廣上仍面臨兩大困難,使得機器人導入產業的進度比預期緩慢。
程天縱指出,第一大困難在於需要時間教育市場如何使用產品,大部分傳產與服務業的客戶都是第一次接觸機器人,缺乏信心與經驗,導致銷售週期被迫拉長。第二大困難則為基層管理者對於「取代人力」的議題相當敏感,甚至可能因人情因素而抗拒,因此必須向營運領導層精準行銷。
程天縱認為,人形機器人商用普及化仍需時間,清潔、搬運等專用型機器人則在產業缺工下進入成長期並快速擴張。然而,各行各業甚至同一品牌,在不同市場的目標需求差異極大,須作出相應調整,才能真正落地。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