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12 05:43

中國因素影響台美關稅談判?鄭麗君:不便代替美國說明

2025/08/11 17:25  
針對台美關稅談判未能達成,背後是否有中國因素作梗?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天說,她不便代替美國說明。(記者陳逸寬攝)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美國對台灣祭出20%對等關稅,暫時性稅率8月7日上路,雙方尚未達成最終協議。針對台美關稅談判未能達成,背後是否有中國因素作梗?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天說,她不便代替美國說明,無法代替美方說明美方考量。
鄭麗君在行政院「美國對等關稅及產業支持方案」記者會表示,中國因素部分,歷次台美之間談判未能達成協議,主要是涉及台灣半導體、IC產業相關議題,美方政策還在發展中。大家可以看到美國總統川普上週宣布的半導體關稅,以及半導體相關衍生品和設備等,都要進一步觀察後續發展,政策都在持續變動中。
鄭麗君強調,台灣對美順差最重要的部分主要涉及232條款,這些議題都還需要再談。至於有沒有其他因素,她不便代替美國說明,無法代替美方說明美方的考量。
關於美方在每一次談判都增加期待,希望我方全面開放市場?鄭麗君回應,談判面對壓縮時程及變動,當然也有來自美方對於關稅的目標,有經濟安全、市場開放等。
鄭麗君提及,在談判過程中,美方期待各國開放市場,這是一個變動的過程,尤其每一個國家在談判時「出價不同」,當有的國家提出零關稅開放市場的條件之時,各國就會面臨新的談判比較。在美方期待開放市場及非關稅貿易障礙解決的期待下,我方原則是不變的,會做最好的拿捏、判斷和磋商。
鄭麗君說,至於汽車、農產品是在非關稅的貿易障礙議題,屆時達成協議就會向國人報告關稅談判及非關稅貿易障礙每一項課題,這些都在大原則下進行磋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