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2025-08-07 13:31 ET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路透
美國總統
川普對大約90國祭出的對等
關稅新稅率7日生效,但這不表示川普2.0貿易戰已寫下最終章。他已揚言對進口半導體加徵100%關稅,對藥品、木材等特定產業的關稅也將接踵而至。令貿易夥伴國憂心的是,川普大幅提高關稅得逞後,未來是否得寸進尺,繼續予取予求?
新關稅稅率上路後,已和川普2.0敲定貿易架構協議的八國,面臨較低的基本關稅稅率。其中,
歐盟、日本、南韓銷美產品面臨15%的稅率;英國贏得10%的稅率;越南、印尼、巴基斯坦和菲律賓分別爭取降到19%或20%。
尚未敲定協議的國家,則面臨較高的關稅。例如,台灣面臨20%,加拿大稅率達35%,瑞士39%,巴西和印度更被重課50%。
乍看下,川普顯得威風凜凜,幾乎每個貿易夥伴國今後都得乖乖繳付關稅。但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指出,川普敲定的新貿易協議內容空洞,有如「國王的新衣」,讓川普自鳴得意四處炫耀,卻未察覺自己其實赤裸裸。
協議含糊空洞 埋下衝突伏筆
克魯曼舉歐盟協議為例。川普周二上CNBC解釋,為何「只」對歐盟加徵15%關稅。川普宣稱,歐盟已同意吐出6000億美元,作為「禮物」,而非貸款,並強調這些錢將「投資在任何我想要的地方,任何東西。我可隨心所欲做任何事」。
川普似乎以為歐盟已同意給他一筆巨額的賄款,供他個人運用。
歐盟其實根本沒有同意這種事,也絕不可能同意,因為歐洲國家並非中央控制型經濟體;唯有在那種國家,政府才可能命令民間企業到何處投資。與川普談判的歐盟執委會,無法指示成員國政府怎麼做。
換言之,這只是川普另一個自大的狂想,如同他相信美國通膨率是0%,而且「民眾熱愛關稅」一般,完全與現實脫節。
根據川普說法,他與歐盟、日本和南韓等國敲定的協議,都附帶以巨額投資和採購換取下調關稅的條件。然而,這些投資和採購承諾含糊不清,甚至形成雙方各自表述的局面,為日後衝突再起埋下伏筆。
川普若再大幅調高關稅會怎樣?
一旦川普察覺,歐盟其實並未答應他自以為是的承諾,或他斷定歐盟違背承諾,會發生何事?川普已給答案:他會把對歐洲課徵的關稅升回35%。
克魯曼指出,川普有可能無法把威脅化為行動。事實上,聯邦法院可能裁定,川普已實施的許多關稅違法(確實如此),然後下令川普政府吐回已經徵收的稅款。
假設最高法院依然偏袒川普,判定美國憲法准許川普為所欲為。那麼,面對川普可能進一步大幅上調關稅,歐盟應有多恐懼?
克魯曼表示,據他估算,即使美國關稅稅率從15%拉高到35%,對歐洲雖會造成傷害,但實際傷害並沒有眾人想像那麼嚴重。
這是因為,把15%訂為關稅底線(即使敲定「協議」也得支付)後,川普的貿易戰彈藥也幾乎耗掉大半,大大地降低日後進一步勒索的效力。
畢竟,歐洲並不是那麼依賴美國市場,2024年對美出口占歐盟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僅略低於3%--儘管並非微不足道,但還稱不上「歐洲經濟繁榮仰賴美國的善意」。
克魯曼說,依照衡量貿易流對關稅敏感度的「阿明頓彈性」(Armington elasticity),若以替代參數為3估算,可預期現行15%的關稅會導致歐盟對美出口減少三分之一,降至GDP的2%。衝擊有感,但不巨大。
假如川普把關稅提高到35%呢?克魯曼粗估,那將導致歐洲對美出口進一步減少相當於0.7%的GDP。
也就是說,即使川普能把威脅化為行動,對歐洲的打擊,也會比現行關稅的衝擊小。
因為,川普對進口產品加徵的關稅稅率愈高,其他國家銷往美國的產品就愈少;而隨著他們賣到美國的產品減少,即使關稅進一步提高,他們進一步失去的東西也更少。
這還沒把新一輪關稅激起歐盟和其他貿易夥伴報復算進去。目前為止,歐盟並未選擇報復,認為敲定「協議」至少比捲入以牙還牙的貿易戰好。
但若事實證明,川普只把「協議」當作進一步勒索的跳板,即使是膽小的布魯塞爾當局,也可能在忍無可忍之下,決定反擊。
川普把15%關稅變成新常態,連對已談妥「協議」甚至表面上做出「讓步」的國家也維持高關稅,已經把他握有的貿易戰彈藥耗掉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