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20:12

《金融時報》指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要求台灣比照日韓的承諾,加碼投資美國。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宣布對台課徵20%對等關稅,美方官員證實,雙方談判仍在進行中,台灣提出的方案「獲得正面回應」,距離最終協議已不遠。至於台美協議尚未簽訂的原因,《金融時報》指出,由於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多次干預,他在與政府代表和大型科技公司的談話中,要求台灣比照日韓的承諾,加碼投資美國。
有關美國對台課徵20%關稅一事,總統賴清德表示,20%從來不是台灣的目標,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更符合台灣利益的結果。他指出,此次稅率雖較4月川普曾威脅的32%為低,仍高於日本、南韓及歐盟在貿易協議中取得的15%,顯示談判空間仍存。
《路透》引述1位美國官員的看法稱,賴清德關於談判持續的說法「準確無誤」,台灣的臨時稅率已低於多數主要貿易夥伴,反映美方的某種程度接納台灣立場。台美談判仍在進行中,台灣提出的方案「獲得正面回應」,距離最終協議已不遠。
有關台美關稅協議未在8月1日前簽訂的原因,《金融時報》指出,三名知情人士稱,由於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多次干預,使得該協議被推遲,盧特尼克在與政府代表和大型科技公司的對話中,要求台灣比照日韓的承諾 ,在美國進行龐大的額外投資。
報導提及,其實台積電今年稍早已宣布,在美國投資金額從 650 億美元增加到 1650 億美元,台灣希望此舉能緩解部分壓力。
半導體業內人士則認為,透過承諾數千億美元的額外投資來「降低」台灣的關稅稅率,並不符合台灣的經濟利益。一家台灣科技公司高層說,如果晶片關稅真的生效,無論如何都會迫使我們在美國增加產能,因此,投入巨大的額外投資並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