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22:07

中國第二季GDP年增5.2%,6月城鎮調查失業率5%,但中國民眾大多無感。(路透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官方公布第二季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增5.2%,6月城鎮調查失業率5%,數字很漂亮,但中國民眾大多無感,近日中國社群媒體上流行1個熱搜-「經濟上行時期的美」,就反映出求職者日益加劇的挫敗感,也凸顯北京當局提振就業的政策效果沒有達到預期。
《華爾街日報》報導,過去幾個月以來,「經濟上行時期的美」成為中國社群媒體上的熱搜,這是對2000年代至2010年代的一種懷舊的看法,當時應屆畢業生能收到多個工作邀約是常態。如今中國的年輕人就沒那麼幸運了。
由於中國私營部門無法吸納每年進入就業市場的數百萬年輕人,許多人不得不接受那些無法實現高薪和工作安全感的職位,更有不少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求在龐大的官僚體系中謀得一份工作。官方數據顯示,6月不含在校生的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達14.5%,比去年同期高1.3個百分點。
今年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戰加劇了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中國想實現官方設定的5%經濟成長目標,看起來頗為勉強。與此同時,中國消費信心持續疲軟,通縮壓力根深蒂固,房地產行業的低迷也看不到盡頭。
巴克萊經濟學家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我們看到中國就業市場持續惡化的跡象」,近期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就業分項指數顯示,圍繞美國關稅的焦慮情緒正在拖慢企業招聘步伐。
由於中國官方就業數據不可靠,經濟學家們會關注PMI和其他指標。在2023年6月青年失業率創下歷史新高後,中國國家統計局曾暫停發布該數據好幾個月,並在修改計算方法後才重新開始發布。
高盛的薪資追蹤指標顯示,自2023年第一季中國結束防疫清零政策以來,薪資增長一直呈現下降趨勢。高盛在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稱,儘管中國第二季GDP年增5.2%,但薪資增長乏力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拖累消費。
儘管北京當局為企業推出了稅收優惠,並為求職者提供了更多職業培訓,但這些措施似乎尚未奏效。巴克萊的私營部門指標,加上各行業和地區的零星反饋,都表明中國就業市場幾無改善,實際情況卻是,有關減薪和裁員的報導更多了。
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Ernan Cui表示,總部位於北京的長江商學院一項調查顯示,過去2年的招聘情況遠弱於平均水準。
有指標顯示,中國民眾即便找到了工作,但薪資也越來越少。Cui表示,去年中國多個行業的薪資大幅下降,其降幅超過2020年COVID-19疫情期間的水準,創下開始記錄以來最差表現;在私營領域,科技行業是重災區,但公共部門的僱主也進行了減薪,這反映出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
Cui說,這種情況導致了消費信心低迷,「許多人覺得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前景岌岌可危,因此不願花錢。」
經濟學家表示,北京當局需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鼓勵私營部門增長,以增加薪資較優渥的就業機會。在情況好轉之前,「經濟上行時期的美」這個說法可能會繼續在中國社群媒體上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