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鑫陽
2025年7月19日 週六 上午12:14
2

生成式AI與人形機器人快速竄紅,帶動半導體與伺服器產業爆發式成長。今(18)日由《風傳媒》主辦的「菁英沙龍-AI驅動的智慧機器人」活動上,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提醒,這波技術狂潮背後暗藏3大隱憂:輝達晶片毛利過高下客戶開始反制、AI意識迷思誤導社會判斷、資金泡沫加劇恐釀下一波金融風暴。
曲建仲開場即直指輝達(NVIDIA)目前雖稱霸AI晶片市場,但過高的定價與暴利結構,已讓其雲端客戶興起「去輝達化」行動。
「一顆晶片賣到1百萬,毛利86%,你是Google或Amazon會怎麼做?當然是自己做晶片!」
他指出,不只特斯拉,包括微軟、Google、Amazon等CSP(雲端服務商,Cloud Service Provider)紛紛投入自研AI晶片,核心目的就是擺脫對輝達的高度依賴,這將在未來3至5年大幅改變整個AI供應鏈格局,也可能衝擊輝達目前的高估值與獲利預期。
AI人形機器人當紅 實際落地應用仍高度受限
對於AI人形機器人話題不斷升溫,曲建仲指出,短期內能實際落地的應用,仍將聚焦在「工廠自動化」與「長照輔助」兩大場域,「翻身、推輪椅、送飯,這些是可預測、可重複的場景,才是AI機器人短期會進入的領域。」
他直言,家庭環境高度變動、不確定因素過多,遠比一般人想像困難得多。真正能達到自由行動與語意理解的全能型人形機器人,至少還需5至10年研發與技術整合。
AI不是思考 而是機率演算法的集合體
在釐清AI原理時,曲建仲重申:人工神經網路本質是一種數學模型,不是「會思考的大腦」。圈圈代表訊號強度(A),箭頭代表權重(W),這些浮點數構成的,是一個計算輸出機率的數學系統。
「當你問AI問題,它回答的不是『理解』後的結果,而是它根據訓練數據算出哪句話的機率最高。」
他舉例,有記者曾報導ChatGPT表白「我愛你」,引發「AI是否有情感」的熱議,但這其實只是語言模型在語境下的高機率回應,並非任何真實情感或意識展現。
訓練與推論:AI兩大核心流程
AI的運作邏輯可拆解為兩大階段:訓練(training)與推論(inference)。訓練階段是將大量已知輸入與結果資料餵入模型,計算出最佳參數;推論階段則是在此模型下對新資料進行預測。
曲建仲說:「你想讓AI預測台積電股價,就得輸入歷年金價、美元、半導體產業數據,把這些轉為浮點數進模型做訓練。」他並補充,訓練過程不只是「給資料」,更牽涉到數千億參數的計算,極度仰賴高算力與優化演算法。
AI熱潮背後是資金泡沫堆疊 市場情緒恐與現實脫節
曲建仲指出,AI熱潮的背後,其實是近十年資金過剩所堆疊的結果。他提醒,現在不是技術太快,而是錢太多,「大家看到的是AI題材不斷衝高,但沒看到實際現金流是否匹配估值。」
他認為,當科技股與加密貨幣、AI初創公司全數高估時,市場情緒與基本面之間的落差只會越拉越大,一旦資金退潮,資產價格將出現系統性修正。
全球資金氾濫未歇 下一場金融海嘯恐比2018年更劇烈
演講尾聲,曲建仲語氣轉趨嚴肅,強調全球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已讓市場高度扭曲。他說:「全世界印太多鈔票,錢沒進到實體經濟,而是推高股市、科技股、AI與幣圈估值,這是典型泡沫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