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05:30

立法院院會民進黨團舉牌反對普發現金。(資料照)
國民黨立委再挾人數優勢,7月11日強行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刪除撥補台電1000億元,卻增加逾2300億元用於普發現金1萬元。在野黨一再以「還稅於民」為由要求普發現金,並以「法律案非預算案」為由,試圖規避憲法第70條規定,想要以此淡化違憲爭議。然而,立委大罷免投票在即,藍營強行通過普發現金案,若說與大罷免無關,恐怕沒有多少人會相信。
過去政府曾4度發放消費券或現金,包括馬英九政府因應2008年金融海嘯發放消費券,蔡英文政府為因應COVID-19疫情衝擊及協助疫後復甦,分別於2020年發放3倍券、2021年發放5倍券、2023年普發現金6000元。即便如此,自蔡政府以來,只要稅收實徵數高於預算數,在野黨就要求普發現金,並擬將普發現金常態化。試問,如果稅收高於預算就要「還稅」,若稅收低於預算難道要「補稅」?
事實上,由於綜所稅免稅額、扣除額、基本生活費等大幅調高,愈來愈多綜所稅申報戶不用繳稅。根據財政部初步統計,2023年綜所稅申報戶約688.3萬戶,其中43.8%不用繳稅;且所得淨額500萬元以上約6.4萬戶、占0.93%,合計應納稅額高達2079億元、占43.3%,等於不到1%富人繳了逾4成綜所稅。在此情況下,所謂「還稅於民」根本站不住腳,部分人士刻意扭曲稅收優於預期的情況,讓外界誤以為政府「超收」人民稅金,試圖合理化其主張。
近幾年中央政府財政狀況雖有所改善,但為因應疫情編列特別預算,加上國防、社福等支出持續增加,整體國債還是增加;根據統計,截至2025年7月4日,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餘額達5兆8679億元。在野黨一再批評政府債務太多,但當政府將歲計賸餘用來減少舉債、增加還本時,又要求普發現金,絲毫不顧國家財政紀律,也未曾考慮政府因應川普關稅、地緣政治等所需的財政彈性,長此以往,台灣如何因應國際變局?(鄭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