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1 23:38
電子產業貿易流向研究:電子業驅動全球20%貿易量
2025-07-11 12:01:58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全球電子協會近期發佈《互聯世界:動盪時代下的全球電子貿易》報告,此為首次大規模完整描繪全球電子產業相互依存關係的研究成果。為掌握整體科技產業的貿易動態,全球電子協會啟動全新「電子產業貿易流向研究計畫」,涵蓋約150個經濟體及數千項電子相關產品,針對電子原材料與電子終端產品進行細緻追蹤。
據全球電子協會《互聯世界:動盪時代下的全球電子貿易》報告指出,電子產業驅動現今全球五分之一的貿易量。在2023年,電子產業的商品貿易總額達4.5兆美元,占全球商品貿易總額逾20%;而跨境交易的電子零組件貿易規模逾2.5兆美元,高於手機、筆電等電子終端產品的2兆美元,電子原材料的貿易總值已超越終端產品,顯示出電子製造的高度複雜性、先進程度與專業分工。
報告並指出,一些成長快速的電子終端產品出口強國也同時是進口大國,高度依賴全球的零組件供應;另當前貿易現實呈現「多元化」而非「脫鉤」,目前亞洲區內的貿易占亞洲電子零組件進口的88%、電子終端產品進口的69%,顯示出區域內密集的產業整合,而非供應鏈斷裂;在美國方面,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雖改變了採購模式,但並未真正切斷對全球零組件的依賴,只是將貿易導向其他替代夥伴;而越南、印度與墨西哥在電子製造領域能快速崛起成為終端產品組裝中心,是因成功嵌入全球分工的生產網絡。
此外,主力為終端產品組裝的新興經濟體如印度,能夠持續提升產能與競爭力的關鍵在於擴大其電子零組件進口;上游供應鏈的韌性,直接影響一國生產規模擴張與全球競爭力,各經濟體必須將其產業政策與關鍵零組件的國際採購策略緊密結合,才能強化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