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05:30

模擬台積電股價上漲對權證價格的影響
■鄭睿斌

真正影響你獲利的,是實質槓桿:實質槓桿 = 名目槓桿 × 權證的 Delta 我們來看一個實際例子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買權證就像買樂透,小錢變大錢!」權證雖然能以小搏大,但可不是憑運氣,而是要看你怎麼選。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實質槓桿」。那什麼是實質槓桿呢?別擔心,今天我們就用淺白的例子,幫你輕鬆搞懂這個影響報酬關鍵的「魔法數字」!
名目槓桿vs.實質槓桿
很多人看槓桿都只看「名目槓桿」,例如:股票現在100元,某權證5元,履約價100元,名目槓桿 =100÷5=20倍!哇,看起來很威對吧?但這只是「表面」的槓桿。
真正影響你獲利的,是實質槓桿:實質槓桿=名目槓桿 ×權證的Delta
名目槓桿=800÷1=800倍?哇!這也太誇張!先別太嗨,我們來算實質槓桿:實質槓桿=800×0.008=6.4 倍。這數字比你想的低很多吧?
股票只漲5%,權證就可能賺35%,這就是實質槓桿的威力!但反過來,股票跌5%也可能損失快3成,所以不是只有上漲才放大,風險也會被放大!
實質槓桿高≠一定好!
很多人誤以為選「實質槓桿最高」的權證最好,其實不然。實質槓桿太高,可能代表:
▲履約價離太遠(不易達成)
▲到期日太近(時間價值流失快)
▲Delta太低(反應不靈敏)
所以要綜合考量:實質槓桿、Delta、剩餘天數、履約價等,才不會只看到「槓桿數字」就衝進去。
總結:實質槓桿,是你看懂權證的第一步
▲權證可以放大獲利,也會放大風險
▲名目槓桿只是表象,實質槓桿才是關鍵
▲實質槓桿=名目槓桿×Delta
▲選權證別只看高槓桿,還要看履約價、到期日等條件
投資不是賭博,掌握工具才是正確的開始。看懂實質槓桿,就像你有了雷達,可以避開暗礁、抓住機會。
(作者為第一金證券衍生商品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