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22 06:29

韓Q1揪6.7億元商品洗產地 中貨占大宗

2025/04/22 05:30  
越來越多外國公司將商品假冒成南韓出口試圖「洗產地」,以避開美國的關稅,且大部分來自中國。圖為南韓平澤港貨櫃移轉堆放的情形。(彭博資料照)
違規金額已達去年全年的85% 其中97%輸往美國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對全球實施的「對等關稅」於四月九日生效,隨後又宣布延後九十天實施、中國除外,讓各國有時間與美國協商;其中,南韓將在美東時間週四與美國啟動協商,在協商前夕,南韓關稅廳發布報告顯示,越來越多外國公司將商品假冒成南韓出口試圖「洗產地」,以避開美國的關稅,且大部分來自中國。
南韓關稅廳週一表示,經過上月的特別調查,今年第一季共查獲二九五億韓元(約六.七六億台幣)的商品出現原產地違規行為,幾乎是去年全年的八十五%,其中輸往美國的商品占九十七%。這些產品包括價值三十三億韓元的電池正極材料,從中國進口並運往美國,錯誤地將原產地標註為南韓,以規避在川普新關稅上路前就已經很高的關稅。此外,今年三月南韓也從中國進口價值一九三億韓元的監視器零件,並在南韓重新組裝,以繞過美國對中國通訊設備的限制。

相較之下,去年全年出現原產地違規行為的商品為三四八億韓元,其中輸往美國的商品占六十二%。自川普一月二十日上任以來,美國已對多種產品和國家徵收高額關稅,其中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已於二月生效。
南韓關稅廳調查計畫主任李光宇(Lee Kwang-woo)表示:「在川普首任期間,企圖洗產品的商品也有所增加,我們預期現在又有類似趨勢。」
由於南韓是美國的主要盟友,並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南韓官員表示,中國等鄰近國家的企業可能持續試圖利用南韓做為繞過美國關稅和監管的途徑。
儘管川普四月初宣布對南韓加徵二十六%對等關稅,但隨後暫緩實施九十天,讓各國有時間與美國協商,期間僅實施十%基本關稅,即使美國最後仍選擇對南韓徵收二十六%對等關稅,仍遠低於對中國的一四五%關稅。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