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14 06:31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關稅戰的終點

2025/04/14 05:30
   

川普政策對經濟效果還未顯現,但是股債市已激烈震盪。就算90天後關稅談判塵埃落定,若沒有達到目的,川普還是會找出各種理由,想要將製造業移回美國的方法。(路透)
■魏錫賓
帶隊跑步的人,可以衡量己力調整速度,而跟在後面的人,不清楚進退節奏,總需耗損更多體力。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關稅戰,將各國都拉入高關稅的戰場中,想要以極速震撼的策略,進行他心目中的制度性改革;政策一變再變,看似沒有盡頭。全球經濟結構的「再平衡」,不會在紛亂中停止。
2024年中國貿易順差約1兆美元,美國逆差1.2兆美元左右,各國計算方式即使有不同,但各國貿易的順逆差,沒有一年例外,除了金額多寡外,都位在一個從正到負的光譜上。如果一個國家無法一直處於逆差中,則長期入超的美國,想要逆轉其方向的努力,難以說不合理。
川普想藉降低貿易逆差與提高投資、增加儲蓄、削減政府支出,以改變經濟結構,達到永續成長的機會;提高關稅是武器,增加投資是關鍵。然而,關稅數日一變,新的情境連可能性都難猜測,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一般經濟學家認為「不招人、不投資、不消費」,也就是明哲保身是最好的策略。這樣對個人、企業合理的策略,也將是導向經濟衰退的原因。
降民間消費、減政府支出的緊縮政策,都會使短期經濟的表現變差,在投資與貿易趨勢未改變前,美國景氣將先受重擊,且因不確定性加劇,而波及股債市,於是川普一再修正其政策,一言使全球股債瞬間變了方向。著名經濟學家Claudia Sahm擔心,「短期的經濟波動可以修復,但如果企業與市場失去了方向,開始避險、縮手,那長期來看,我們可能就錯過了推動未來成長的關鍵機會。」「可能會同時面對通膨上升、就業流失、投資減少、消費疲弱等問題。」
川普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弱化美國,只是政策對實質經濟的正面效果還未顯現,金融市場已先反映了川普政策的多變;激烈震盪的股債市,還在重新尋找定錨的架構。企業或投資人想要全身而退,也要先能判斷情勢的演變。各國政府與美國還有接近90天的談判期,貿易、關稅政策也各自修正中,川普的政策既無法預測,而且極端,對多數企業來說,最好的策略就是觀望,大規模的投資,即使能夠說一說,應很難確實執行。
美國雖然在11日釋出電腦、半導體、手機等豁免對等關稅的清單,但擔任美國總統的川普,並非是能夠靜靜在全球舞台上坐在一邊的人。即使80餘天後關稅談判塵埃落定,沒有達到目的的川普,應還是會找出各種將製造業移回美國的合理或不合理的方法。
帶隊的人總是能到達終點,不管是用跑的、走的或是爬到的。極端政策的不確定,干擾了多數的決策,停戰愈慢,愈不有利於經濟與金融的回穩;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叫停,變動很難在短期結束。除非能夠不跟,否則還是要試著去適應領頭人的節奏,這樣應該比較不會那麼痛苦。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