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墾丁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0-03 19:19

台股國際化資金滾滾來

文/陳怡如
在兩岸簽署ECFA之後,台灣的金融市場也活絡了起來,尤其台灣證交所積極到各處招商,不僅吸引海外台商回台掛牌,中資、外資企業也現身台股。就台股的大環境而言,對外資的吸引力增加了;就台灣的投資人來說,可以投資的標的則是更為豐富了。
對於近期證交所一連串的「創舉」,包括外商企業IML第一上市、中資企業揚子江船業TDR上市、紅籌股權證交易等,每每都讓市場驚喜,也都覺得台灣股市即將要展現不同的風貌了。因為,前述先例一開,接著肯定會有企業一直接棒,年底前更可能還會有紅籌股來台發TDR,可以直接在台灣交易紅籌股。
台灣的投資人心裡可能會有個很大的疑問,這麼多外資企業、甚至是中資企業來台上市籌資,把這些籌到的錢匯出去海外投資,資金沒有用在台灣,這樣台灣的錢是不是會被吸走?確實,先前證交所對台灣上市公司有轉投資大陸的上限、TDR籌資限制資金不能匯出台灣等等,出發點就是希望保護投資人,但是這樣做卻只是嚇跑想在資本市場籌資擴大規模的企業而已。
開放才能獲得更多
因為證交所要保護台灣投資人設下的種種限制,反而讓這些優秀的台商回不了台灣!也讓台股的國際化程度比不上華語地區的香港與新加坡,近年來香港與新加坡股市IPO熱潮不斷,台灣股市的IPO市場顯得相當黯淡無光。
任何一種投資商品都有風險,證交所沒辦法替投資人完全避免,然證交所最大的責任在於「監管」,包括上市公司掛牌前的審核、上市後資訊的揭露,上市公司只要能遵守規定,投資人的資訊能夠同步,這就是證交所的最大功能了,至於投資的風險是投資人自己必須承擔的一部分。
香港是最佳範例
香港交易所在這一方面算是亞洲最成功的,港交所積極成為中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對外窗口,大型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香港成為全球IPO集資金額最高之地,而這些大型H股吸引國際資金的認購,活絡港股的交易量,也將業務同樣在中國的其他上市公司比價拉高,2006年開放H股加入恆生成分股之後,恆生指數一路大漲,創下歷史新高31958.41點。
從香港的例子來看,「國際化」並不一定只會把錢帶出去,反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提高,成全球資金布局的重要組合。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白文仁形容地非常好,他說不管是第一或第二上市,表示外企所在的國家跟台灣兩個國家是平等的,這家公司會關切在台灣資本市場的表現,同時也就會開始熟悉台灣股市,這絕對是活絡市場的最大利多。
近年來,新加坡交易所為了鞏固其金融地位,也積極向中國企業招手,但是吸引力不及香港,新加坡多數吸引大陸的中小企業掛牌,即使如此,新加坡還是給了這些中資企業「龍籌股」的稱號,自2006年起龍籌股成為新加坡股很重要的族群。
由香港和新加坡兩大交易所的動作來看,「資金無國界」的特性之下,當其國內企業上市已經接近飽和時,吸引外企及外資絕對是鞏固以及擴大資本市場規模的重要途徑。因此,台灣證交所加速開放外企或中資企業來台掛牌,雖然時間晚了點,但卻是維持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台股活絡特性優勢
香港、新加坡交易所之所以都向中國企業招手,是中國企業上市需求孔急,且全球對於投資中國相當熱衷。因此,香港與新加坡股市都因此受惠,且持續爭取更多機會。面對香港交易所的競爭,新加坡將在10月22日起可以交易19檔中資股ADR;台灣的TDR市場火熱,鮮少提及DR的香港股市,近來也開始討論HDR市場!
那麼,台灣開始積極向外招手,競爭力在哪裡?台股的成交值周轉率跟本益比,長期比香港與新加坡高,代表台股的資金活絡度高,企業來台上市股價能夠跟基本面互相輝映,籌資也容易。
由於兩岸的關係特殊,ECFA簽署之後,兩岸邁向開放之路,海外為數龐大的台商,回台上市籌資大門也打開,中資企業來台上市也不會是問題。未來台股可望呈現產業與交易商品更多元,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關注台股,不讓香港股市專美於前,台股交易金額再度超越港股或許可期待。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