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8-17 15:28

美國玉米上週出口銷售減少 新年度黃豆銷售增加

2024-08-16 11:23:34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美國農業部8月15日公佈8月2日至8月8日的一週出口銷售數據顯示,自6月起的2024/25年度,小麥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399,900公噸,較前週增加24%,較過去4週均值減少6%,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墨西哥(126,000噸)、葉門(50,000噸)、義大利(40,400噸)、菲律賓(26,900噸)、和泰國(25,600噸)。
小麥當週出口裝船量502,1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增加1%與8%,主要出口市場為巴西(101,000噸)、中國(67,100噸)、泰國(56,600噸)、墨西哥(53,000噸)和義大利(52,400噸)。2024/25年度至今,美國小麥出口量年增33%至391.6萬噸。美國農業部8月報告預估6月起的2024/25年度小麥出口量將年增17%至2,245萬噸。
去年9月起的2023/24年度玉米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120,500公噸,創下本銷售年度以來新低,因銷售年度接近尾聲的影響,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減少75%與66%,銷售增加主要來自哥倫比亞(173,900噸)、葡萄牙(51,000噸)、宏都拉斯(42,800噸)、墨西哥(28,300噸)和日本(8,500噸)。2024/2025年度淨銷售量為800,500公噸,主要銷往未知目的地(345,000噸)、墨西哥(257,900噸)、哥斯大黎加(58,600噸)、日本(50,800噸)及薩爾瓦多(22,500噸)。
玉米當週出口裝船量1,032,7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減少21%與11%,主要出口市場為墨西哥(447,600噸)、哥倫比亞(244,900噸)、日本(241,200噸)、宏都拉斯(45,200噸)和哥斯大黎加(44,800噸)。2023/24年度至今,美國玉米出口量年增34%至5,074萬噸。美國農業部8月報告預估2024/25年度玉米出口量將年增2%至5,842萬噸,較前月預估上調190萬噸。
去年9月起的2023/24年度黃豆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為221,7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減少32%與1%,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荷蘭(84,900噸)、德國(67,300噸)、埃及(29,300噸)、哥倫比亞(21,000噸)和未知目的地(20,000噸)。2024/2025年度淨銷售量為1,344,200公噸,主要銷往中國(536,000噸)、未知目的地(483,000噸)、墨西哥(133,200噸)、埃及(85,000噸)和西班牙(60,000噸)。
黃豆當週出口裝船量為430,7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增加22%與26%,主要出口市場為荷蘭(84,900噸)、墨西哥(74,700噸)、德國(67,300噸)、中國(56,500噸)和哥斯大黎加(29,500噸)。 2023/24年度至今,美國黃豆出口量年減16%至4,306萬噸。美國農業部8月報告預估2024/25年度黃豆出口量將年增8.8%至5,035萬噸,較前月預估上調68萬噸。
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1-7月份,中國黃豆進口量年減1.3%至5,833萬噸,其中7月份進口量年增1.3%至985萬噸。2023年,中國黃豆進口量年增11.4%至9,941萬噸,創下史上次高,僅次於2020年的1.002億噸。中國是最大的黃豆進口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長期展望報告,未來十年,巴西、美國和阿根廷三國仍將是全球最主要的黃豆及黃豆產品出口國。預計到2033/34年度,巴西、美國和阿根廷三個主要黃豆出口國的出口量將佔全球黃豆貿易的90%。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豆進口國,至2033/34年度將佔全球黃豆進口量的62.4%。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發布的美國穀物和油籽十年展望報告表示,巴西黃豆價格在全球市場上將保持競爭力;而隨著美國玉米產量的增加,美國玉​​米在全球市場上也將保持競爭力;另一方面,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國際價格更具有競爭力,美國小麥出口將面臨挑戰。報告預計,未來十年,美國玉米、黃豆和小麥出口量平均增加約4.4億英斗,比過去十年平均出口量高出約9%。
報告預計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將減少至9,000萬至9,100萬英畝的更正常水平,黃豆面積將接近8,700萬至8,800萬英畝。玉米和黃豆的種植面積總計將維持在傳統的1.8億英畝。來自俄羅斯的競爭和美國國內市場的緩慢增長預計將挑戰小麥種植面積,使其恢復到過去10年4,500萬至4,600萬英畝的水平。
(圖片來源: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