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市場基金規模 今年將破8000億
工商時報 陳碧芬 2023.02.20
今年整體貨幣市場基金規模應可溫和成長,突破關鍵水線8000億元 。圖/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企業資金及中實戶資金停泊的貨幣市場基金,據中華信評統計,去年12月出現資金部位回升,一是因為去年升息,帶給基金平均收益率逐漸提高,二是機構投資人增加申購,避開今年上半年市場不確定性,估計今年整體基金規模應可溫和成長,突破關鍵水線8000億元,為近二年首見成長。
貨幣市場基金並不屬於零售基金類型,以固定收益為主流,過去會被視為台股資金流量的蹺蹺板,近二年受到經濟情勢、利率條件改變,整體市場呈現不同的現象。中華信評主要追蹤基金的信用品質,經常放大觀察資金池的緩衝空間要素。
中華信評資產證券化暨基金評等部分析師施佳吟指出,由於機構投資人的申購或贖回通常波動較大,更多的流動性準備可以使基金擁有較大的緩衝空間,以因應機構投資人贖回造成的潛在衝擊,並有助於基金維持其投資組合的信用品質。
每年2月中華信評對貨幣市場基金的年度檢視,由於2020、2021年市場游資四溢,台灣貨幣市場基金市場的資金規模大增,2021年2月時資金水位最高至1100億元,但平均收益率仍低於其他性質類似的短期投資工具,導致當國際市場傳出利率循環將啟動的訊息,加上股市資本利得較高,資金水位快速退潮。
統計顯示,至去年6月貨幣市場基金的市場資金規模跌破8000億元,部份基金必須由管理團隊努力維持信用品質,翻轉的全球利率走勢,也考驗基金經理人的風險管理,投資策略必須相當審慎,否則就有信用評等被調降的壓力。
中華信評指出,去年下半年經濟景氣丕變,基金投資難度加大,法人投資者要求的投報率又有所核規,基金經理人多退出投資部位,提高基金流動性準備以因應潛在的基金贖回;所幸國內嚴格的基金投資法規,防止基金經理人採取風險過高的投資決策,因此今年台灣受評的固定收益基金的展望仍維持穩定。
去年第三季是貨幣市場基金規模水位近年最低的時候,約在7500億元。中華信評觀察,去年12月已回升至7900億元,估計今年第一季可望重回8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