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肉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快樂   發佈於 2022-12-15 18:31

急性心肌梗塞搶救成功卻沒持續追蹤 復發致死率翻倍

記者李成蔭/2022-12-13 04:35


急性心肌梗塞一旦發作,會出現胸悶、氣促等症狀。示意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57歲的張女士患有多種慢性病,並曾在8年前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治療後雖病情穩定,卻沒持續回診;今年突發二次心肌梗塞併發院外猝死,雖搶救成功,但仍處深度昏迷。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科醫師張恒嘉提醒,曾有心肌梗塞的病患,必須更加嚴謹預防,否則死亡率大幅提升;另外天冷也易誘發心肌梗塞,長者須注意保暖。

張女士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血脂與糖尿病,8年前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經治療並放置3支冠狀動脈藥物支架後情況穩定,但她在治療8個月後未再回診,也沒有規則檢查與藥物治療,今年感到胸悶不適,再發生冠狀動脈嚴重堵塞,準備住院手術前突發二次心肌梗塞併發院外猝死,後雖搶救成功,但因腦組織缺氧,兩個多月了仍處於深度昏迷狀態。

張恒嘉說明,急性心肌梗塞是由於血管壁因粥狀斑塊破裂引起血小板活化造成管壁內急性血栓,導致冠狀動脈血流完全阻塞。急性心肌梗塞一旦發作,除了會出現胸悶、氣促等症狀,很有可能於第一小時內發生心室顫動,即所謂心猝死症。

台灣醫療發達,往往第一次心肌梗塞的治療成效良好,死亡率約3至7%,但若沒有積極配合治療,容易導致冠狀動脈再次堵塞,發生第二次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將大幅提升至10至20%,若再合併心臟衰竭,5年內的存活率僅達50%。

造成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能分為兩類,一類為既定危險因子,如年齡、性別及存在家族病史者;第二類為可改變的危險因子,根據研究顯示,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與抽菸都屬於可控制因子。

張恒嘉指出,曾發生過心肌梗塞的病患,次級預防上需要比從未發生心肌梗塞的病人更加嚴謹,首先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且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藥物也須遵從醫囑服用,並且絕對戒菸,以防心肌梗塞的二度復發;若都能控制危險因子,二次心肌梗塞的風險可減少8成以上。

張恒嘉提醒,冬季容易因氣溫驟降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升高、血液黏稠,誘發心肌梗塞之急性發作,呼籲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者應注意保暖,如有胸悶不適等症狀無法緩解應盡速就醫。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科醫師張恒嘉看診示意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38/6836162?from=wj_lastnews_story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