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菜菜子 發達集團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4-07 06:50
匯市轉股市 外資連7買
匯市轉股市 外資連7買
2010-04-07 工商時報 【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受惠於國際資金由貨幣市場大舉轉入股票市場的趨勢,昨(6)日外資在台股大演「雙軋(軋空頭與軋空手)戲碼」,買超金額衝高至186億元,創今年以來單日買超金額第二大。摩根大通證券等外資法人指出,這波資金熱潮鎖定的是科技權值與高風險(high beta)標的,穩定放量買超台股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扭轉。
外資4月以來3個交易日累計買超台股423億元,7個交易日累計買超達705億元,摩根士丹利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王嘉樞指出,外資法人在前波台股大漲過程中似乎缺乏信念,致使在這波買超過程中,一路敲進先前股價表現落後的權值股。
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表示,根據統計,國際資金上週分別買超南韓、台灣、印度3地股市達17、13、8億美元,因此,買盤算是非常平均分散在亞洲新興市場,顯現這波由貨幣市場轉進股票市場的資金熱潮、讓亞股水漲船高。
林照寰指出,以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宏達電、日月光為首的5大權值股,上週就佔了外資買盤的50%,這5檔個股市值就佔了MSCI台灣指數的30%至40%,就特性上,除了買盤高度集中在科技權值股外,也鎖定面板、DRAM、太陽能等高風險性標的,進行落後補漲追價。
王嘉樞表示,台股3月以來表現在東北亞股市名列前茅的原因有4項:一、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升值0.8%,有助於國際資金的流入;二、央行維持利率政策不變;三、兩岸已完成ECFA二度協商,預計6月即可完成簽訂;四、融券張數由2月59.5萬張降至3月的46.7萬張,降了21.4%。
根據王嘉樞的觀察,這波台股大漲與基本面好轉的關聯性並不高,原因很簡單,3月企業2010與2011年獲利調升幅度僅分別為1.3%與0.6%,低於2月時的1.9%與1.4%,且股價表現最好者也不是外資法人常持有的中小型股。
也就是說,台股這波站上8,000點,林照寰認為受「資金行情」推升的可能性非常大,且在指數一舉飛躍8,000點的同時,對很多來不及佈局或基於股東會前需進行融券回補者而言,必然得演出「軋空」或「軋空手」行情。
至於4月台股佈局方向,王嘉樞建議可買進「人民幣升值(如正新、台玻、聯強)」、「通膨避險(如國泰金控、台肥)」、「資本密集度低(如宏碁、廣達、中光電)」、「高現金收益率(如中華電、宏達電、台塑)」等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