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哥拉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01-19 11:47
「走失安全教育」父母從小灌輸觀念!
過年節慶腳步近了,父母帶小孩一同外出採購年貨或旅遊,幾乎都會面臨到人潮壅擠的場面,相對孩子走失的發生機率也提高,事實上,有很多走失的孩子無法與親人團聚,就是因為他們不記得自己父母的名字和電話等重要線索,導致警察無法及時與其家人取得聯繫。看來,從小對孩子進行有關走失方面的安全教育十分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牢記重要信息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記憶力。在哺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經常對他念叨爸爸媽媽的名字、手機或電話號碼等。長此以往,這些重要的訊息會在孩子的大腦裡一點一點地留下深刻的印記。
認識居住方位
抱孩子出去玩時,就可以告訴他,家的具體位置在哪裡,位於哪條街道,幾號樓,周圍有什麼標誌性建築和設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哪條路線能夠抵達等等。家長往往會低估孩子的能力,認為他迷路後回不了家。其實不然,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在走失後是可以自己找回家的,關鍵要看父母是否從小教孩子認路,尤其是自家的路。
學會報警自救
平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樹立警察的良好形象,告訴孩子警察是抓壞人的,是可以信任的好人,遇到困難一定要找警察幫忙。有的父母愛在孩子耍賴時嚇唬說:「再不聽話就叫警察來抓你!」時間久了,孩子對警察會產生恐懼感,見了警察就躲,更談不上求助了。孩子再大一點,會打電話了,家長要教孩子,萬一走失時可迅速撥打110進行報警。
提防陌生人
在「認生」過後,很多孩子不再會對陌生人設防。面對陌生人,孩子要做到「三不」,即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不接受陌生人送的任何禮物,不跟陌生人去任何地方。
培養應變能力
現實生活複雜多變,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父母一定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人為地模擬各種緊急情況的場景,引導孩子「實戰演習」,靈活應變,掌握各種自救的方法。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富有挑戰性的活動,讓孩子在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增強應變能力。只有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後,孩子才能在困境和突發事件面前真正做到臨危不亂、從容應對,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將可能產生的危險降到最低限度。
☆溫馨提示
走失事件一旦發生,家長的沉著應對同樣重要!一旦發現孩子走失,家長切記不要驚慌失措,而應沉著、快速地做出反應。
◎立即廣播,在商場、火車站或公園進行廣播,把孩子的具體特徵、衣著打扮及親人的姓名、聯繫方式反覆廣播,並向保安或相關工作人員留下聯繫方式。
◎ 父母應留在走失地點等候,因為,憑著記憶孩子可能會找回走散的地方。
◎在等候的同時,讓家人向住址或走失地點所在轄區的派出所報警。
◎迅速聯繫親朋好友,讓他們幫助尋找。
◎ 家裡門口要記得留人,很可能有好心人將孩子送回。
◎ 手機一定保持開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