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璽妡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實力養成
發佈於 2010-01-06 14:39
市場交易者情緒的烙痕-壓力與支撐
☀市場交易者情緒的烙痕-壓力與支撐☪
價格走勢的高點或低點之所以會形成壓力/支撐,因為這是交易群眾曾經失之交臂或食髓知味的價位,這些價位是市場交易者情緒的烙痕,當市場再次給他們機會時,大多數人自然不會放過。因此,漲勢經常在近似的價位折返,跌勢經常在近似的價位反彈。
走勢圖中高點和低點形成的壓力和支撐,決定了價格是否會脫離原來的整理型態或軌道,無疑是技術分析中最明確的依據。以「技術分析的方法需要相對單純並遵守最根本的原理」這個觀點而言,走勢圖中高點和低點都是最原始的成交價,不但顯而易見,相對於大多數指標都是加工過的次級指標,當然更單純、更基本。
☆評估支撐或壓力的強度
「價格會不會衝出交易區間」決定於:交易區間上限形成的壓力和下限形成的支撐是否夠強大。在其他情況相同的條件下,這些壓力和支撐的強度取決於下列因素。
1. 支撐區與壓力區的成交量越大,支撐或壓力的強度就越強。例如,壓力區出現越密集的交易,成交的天數越多,夾帶的成交量越大,表示匯聚的痛苦或懊悔越強烈,壓力強度也越強。
2. 交易區間的價格波動越寬,所構築的壓力或支撐越大。波動幅度越大,當價格從底部反彈走到箱型整理上限的反壓時,因為漲幅已大,所以獲利了結的賣壓也越大。
3. 交易區間涵蓋的期間越長或折返的次數越多,支撐區和套牢區的成交量越大,支撐和壓力也越強。比如說,碰到交易區間上限而折返的次數越多,前幾波的套牢量尚未化解,又增加了新套牢反壓,反壓自然越來越大。而且,當多空雙方在交易區間內磨得太久,原本想要賣更高價或買更低價的人,慢慢相信這些壓力和支撐的威力,或因為等的不耐煩了,因此願意降價賣在交易區間裡面或加價賣在交易區間裡面。
☆支撐或壓力被突破以後,支撐和壓力的角色經常互換
壓力區被突破後,原先的苦主終於可以解套,但突破之後如果股價揚長而去,在壓力區賣股的人、未能上車的空手者、想要加碼的多頭以及想要回補的空頭,將在原先的壓力區集結,守候股價的拉回,原先的壓力反而變成支撐。突破後經過的時間太久,隨著當時參與者陸續出場或記憶的遺忘、支撐或壓力的強度將越來越弱。
☆真突破VS.假突破
假突破是交易者的天敵,該如何確立交易區間的突破是真突破還是假突破呢?其實技術分析類似於拼圖遊戲,要先看全面的圖像,然後細部分解,除了把成交量、型態、趨勢線、指標…等因子和支撐/壓力湊在一起考量,並且先研判大盤的多空趨勢。經由整體的評估,可以歸納出七個判斷價格真突破或假突破的原則。
1. 華爾街名言道:「股價上漲需要仰賴買賣力道的推動,但可以因為本身的重量而下跌。」所以,任何型態的向上突破,通常需要大成交量的確認,但向下突破時則不需要。
2. 有效的突破,不管向上或向下,其技術指標會顯示相同方向的新高或是新低,如果價格和技術指標之間出現背離,例如價格創新高,隨機指標卻沒有隨著創新高,則往往是假突破。
3. 當中線呈現漲勢時,股價短線向上是有效突破的機會較大。
4. 大盤趨勢往上時,個股向上有效突破的機會較大。
5. 越早領先大盤創同期新高的個股,有效突破的機會較大。
6. 個股向上突破的氣勢越強勁,有效突破的機會越大。例如,一開盤就跳空突破反壓,或突破反壓時指標剛轉強、剛站上超買基準線或角度變陡。
7. 上漲了三個波段後的創新高,應提高警覺。
☆價格突破交易區間前的整理型態與突破後的技術結構
在研判能否有效突破的前後,要同時考慮到突破後上檔空間有多少的問題。當價格有效突破交易區間後,可能走上升角度不一的明確漲勢,也可能進入另一個震盪幅度大小不一的交易區間。這很難預知,詩人Flavius Philostratus說過:「神看未來的事情,一般人看現在的事情,但是聰明人看即將發生的事情。」不管是看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要預測長期趨勢很難,而真正投資決策的核心在短中線的預測。我們可以從價格突破交易區間前的型態和突破後的技術結構,比較出上下檔空間的廣幅。
1. 價格突破交易區間前的整理型態:既然交易區間內壓力區成交量越大,價格波動越大、涵蓋的期間越長或價格折返的次數越多,區間上限的反壓就越大,就「價格永遠向前展望」的角度而言,不突破則已,一旦突破,漲昇幅度往往較大。
2. 價格突破後的技術結構:線型上主要反壓包括前波高點(或低點)、中期或長期下降趨勢線、中期或長期均線、連接兩個高點的軌道線等,必須就整體技術結構,判定在短期內價格能不能突破這些反壓?基本上剛向上突破交易區間的價格,若目前價位距重量級反壓越遠、距反壓之間的累計成交量越小,漲聲空間通常較大,漲速也會較快;反之跌破支撐亦然。
在交易區間內失之交臂的價位常會重新再來,而且價格起伏有限,投資人操作得失引發的情緒波動不會太劇烈。一旦價格突破交易區間,走勢大起大落,投資人將陷入強烈的情緒起伏。
如果價格處於上升角度較陡的明確漲勢中,我們可以「買高、賣更高」,但價格處於上升角度機近水平的明確漲勢中,追高常會小套;而當價格處於交易區間,我們卻不能追高,必須「買低賣高」。所以「區間」的作用就是幫我們界定到底要「高出」還是「追高」?到底要「低接」還是要「殺低」?
會追高是因為看好後市還有高價,而殺低是因為認為後市還有更低價,指標要如何應用,要隨時打圖來印證,追高和殺低要運用得當,不只需要方法,更需要熟練。就像一位美式足球明星說:「剛進入聯盟,拿到球時,對方的球員撲過來,我驚慌失措;三年後,當對方球員以同樣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撲過來,但在我看來,一切就像是慢動作重播而已。」同樣的,唯有不斷的操練,才能駕輕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