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
馬英九談「一中各表」的
九二共識不是新聞,他從當總統時就一談再談,從來也沒變過。然而,在這個當下,面對
國民黨革實院的青年學員們大談九二共識,就有特殊的意義,特別是,他還點名要向大陸呼籲,要讓九二共識成為定海神針,就要是完整的九二共識,必須要一中各表,沒有各表就沒有一中,就沒有九二共識。
這句話很硬,也沒有什麼模糊空間,也是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最近在表述國民黨兩岸論述時的基調。對國民黨來說,堅持中華民國是沒有讓步的空間,不管民進黨、共產黨怎麼抹黑打擊批評,這是國民黨退無可退的底線,也是兩岸要維持互動情況下,台灣必須要堅持的底線,大陸理解認知不一樣沒關係,但對台灣來說,這就是答案。
國民黨 一路堅持九二共識
當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提出「兩岸共識論述建議案」四大支柱時,黨內外一片雜音批評,說國民黨要跟著民進黨走了,不要九二共識,只將九二共識當成「歷史事實」了。事實上,在所有的文本裡,看不到國民黨「不要九二共識」的陳述,反而是堅持中華民國憲法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論述,強調「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九二共識」。在那個當下,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還特別為文,提醒國民黨勿將自己的優勢價值丟掉,要重視馬政府八年來對九二共識的具體實踐。
蕭旭岑這席話當然是代表馬英九講的,江啟臣也很聰明,馬上去向馬英九解釋。不管日後連戰或是其他國民黨大老對於改委會論述有那些不同的看法,顯然江馬會有一定的共識,就是「沒有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國民黨要表述的是,北京堅持他認知的「一個中國」和國民黨強調的「一個中國」是各說各話,所以要拿「九二共識」來取代,當做兩岸往來的政治基礎,就是用兩岸「各表」的「創造性模糊」來處理兩岸互動的主權與法律問題,彼此同意用這原則來處理「特殊的兩岸政治關係」,所以才有可能創造出「馬習會」面對面的正式對話,不管大陸口頭上承不承認,堅持九二共識就是馬英九所說的「正視中華民國存在」最婉轉的說法。
馬英九背書 改革委員會氣很足
馬英九昨天這席談話,等於是公開為江啟臣背書,也公開為國民黨改革委員會的論述背書。有馬英九的背書,改革委員會的氣很足,這談話就有一槌定音的效果。馬英九特別挑這樣的場合講給年輕人聽,就是要以容易理解的方式,爭取青年支持,爭取國民黨未來的支持,有沒有效是一回事,至少馬英九很白,很硬地表達了現階段國民黨對國家定位,對兩岸關係的主張。
對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來說,只要提九二共識就是負分,所以蘇貞昌要國民黨少談九二共識。不過,馬英九也說得很白,不要也行,但要有替代方案,拿不出能讓兩岸往來的政策,「那就要暫時忍耐一下」。
口頭上可以各中 實務上必須尊重九二共識
換句話說,民進黨政府當然可以不要九二共識,不要和大陸往來,全面反中。只是,這樣的選擇符合中華民國的最大利益?符合台灣生存的最大利益嗎?務實的當政者都知道答案是什麼,這也是何以蔡英文政府在香港政策上,不願輕動港澳條例,在兩岸政策上,仍維持陸委會和海基會等架構的運作,就是「口頭上可以各中」,但實務上必須「尊重九二年會談的歷史事實」,否則根本難以維持。
最關鍵的,當然還是北京會如何來看待馬英九這席談話。北京在港版國安法的處理上,以最強硬的姿態,讓香港自我作主的幻想破滅,也激起了台灣對於一國兩制的反感與不信任。在這樣的情勢下,反而製造了「反中」與「主獨」的溫床,會讓台灣越離越遠,也絕對不符合北京所謂「堅持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如果真的要逼國民黨選擇「沒有一中」的道路,只會讓北京在處理兩岸問題上更複雜,更棘手,真的要靠飛機飛來飛去來考驗台灣人的耐性,考驗兩岸關係的底線?這不是有智慧的選擇,兩岸往來還需要更多的耐心與智慧來解決。馬英九昨天這席話,至少讓國民黨內的雜音能夠消除,讓紅藍綠各黨都有可以思考的空間,這不是老調重彈,是在這最嚴竣的兩岸情勢下,讓大家務實地看待,兩岸往來這條路還要不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