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翼火龍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2-23 11:13

​中正大學學生:轉型正義帶來的是正義,還是少數人的...

周茗/中正大學在校生
望著高中校園內一一撤下的蔣公銅像,轉型正義之於我,曾只是擦身而過目睹的變遷。而今,似乎又醞釀出截然不同的慨歎。
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內容載明「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之紀念或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之」。當初以「中正」命名的街道、學校,或許曾經是威權時代下的崇敬,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歲月沖刷下,這樣的名詞早已退去歷史的紋路,洗鍊出新一代人民的生活經驗、校園時光,成為一個單純、不帶他種情緒的稱呼。
面對此一條例,有人支持,有人反彈;有人認為這是對過去歷史受害者家屬的彌補,有人認為這是勞民傷財的大規模舉止。身為中正大學的一份子,不時聽聞到諸如「改名後中正還算是中字輩大學嗎?」此類的問題,但我認為,優先必須討論的是,將「中正」改去是為單純的轉型正義,或另有他因?
今日,若以「轉型正義」為訴求,要抹除一切和中正相關的事物,所牽涉的不只是名字的改變,是龐大戶籍資料的調整,是難以於一時半載調整完畢的作業量,並且,需要地方和民眾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但是,為了早已淡化、早已模糊的代指意涵,去改變學校、道路在人民生活裡的軌跡;將改名的風向推上刀口,忽略臺灣更多更需要被急切解決的民生問題,比如社會安全、比如一例一休的抗爭……其背後,是否或多或少也參雜了些許的政治因素?些許的逃避?
改名與否,不應當是由部分人決定的課題,所有中正路上的住民、與中正相關的學校在校生、畢業校友、教職人員、家長……政府都應有與其協商、討論,尋找完善方法的舉止,因為這牽涉的不只是對歷史傷痕的彌補,也是對與中正路、中正學校共度數年時光的人,一種莫大的改變。
如果條例淪為幾個人的唇槍舌戰,那麼,轉型正義所帶來的究竟是正義,還是由少數人領導的假想民意?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