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ward9133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10-12 00:13
已開發國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成效不彰 原來肇因於…
央行貨幣政策在歐洲和日本面臨挫敗,在美國則步履蹣跚,一大因素是全球化已改變投資的方式與去處。這些成長步調緩慢的已開發經濟體即使轉向財政擴張,作為下一個刺激經濟對策,但結果仍可能不如預期。
路透專欄作家薩夫特(James Saft)以「全球投資流動閹割各國貨幣政策」為題撰文指出,對歐、美、日已開發經濟體而言,近年來的一大謎團是,為何央行積極降息或祭出量化寬鬆(QE)大規模資產收購等刺激措施,卻不再能鼓勵企業大舉提高資本投資,以至於多年來經濟復甦仍有氣無力?
往年若美國聯準會(Fed)等央行調降利率,國內企業通常會踴躍提高資本支出,趁貸款成本降低之際砸錢投資擴大產能。但如今,利率都已降到零甚至零以下了,投資卻依舊低迷不振,足見企業對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反應冷淡。
然而,已開發國家央行卻持續實施、甚至加碼非傳統貨幣政策,從日本銀行(央行)如今試圖藉釘住短期利率來控制長期利率,到Fed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成為常態而非緊急措施,都可見一斑。
先進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之所以不再發揮鼓勵投資的效果,原因在於,縱使央行可讓國內貸款條件變得更吸引人,卻對提高國內投資魅力使不上力。
英國避險基金Eurizon SLJ資本公司執行長任永力(StephenJen)與創始合夥人耶爾馬茲(Fatih Yilmaz)說:「已開發經濟體可能正陷入某種流動性陷阱,不僅因為利率接近零,也因為在全球化的世界,如今資本支出發生的地點已經改變。」
原因不只是因為在利率降到接近零之後,進一步降息只會讓報酬率更低,或甚至呈現負值;也是因為對潛在投資人而言,既然全球化讓投資海外更容易,何不把錢投入生產力增幅更可觀的新興市場,又何必投資人口日益老化的已開發經濟體?
這意味低利率如今鼓勵資本投資的效果,已經不若往昔,從企業現金/企業獲利相對於投資的比率升至歷史新高水準,即可獲得印證。
日本安倍經濟學的經驗也凸顯這一點。理論上,日本藉寬鬆貨幣政策讓日圓貶值,可鼓勵受惠的企業拿增加的獲利提高生產與擴大聘僱。但實際情況卻大不相同。企業會盤算,為何要投資人口老化的日本,而不投資成本更低、且更接近未來市場需求的地點?
再者,已開發經濟體經歷漫長的去工業化過程,如今製造業基地已經縮小,即使貸款成本再怎麼低廉,能消化的低利貸款也有限。而填補缺口的服務業,資本密集度較製造業低,且更倚賴智慧財產這類無形的資產。
美國和歐元區也面臨類似的遭遇,只是不像日本那麼極端。
任永力和耶爾馬茲寫道:「貨幣刺激既已達到極限,轉向財政刺激是合邏輯的下一步,我們預期未來數季就會見到這樣的發展,特別是在日本、英國和美國。」
但各國決策者的思維轉向財政刺激政策的風險是,可能面臨和貨幣刺激政策類似的問題:在一個全球化和高齡化的世界,刺激成長的成效不彰。
薩夫特指出,1970年美國每投入1美元興建公路,遠比今天等額的支出能嘉惠更廣泛的產業。而且,在人口老化的經濟體,政府每舉債1美元並且投入財政刺激,不僅會和產業一樣面對人口結構的局限,而且還會進一步堆高政府的負債,靠未來更加萎縮的勞動力來償還。
薩夫特說,這不是說基礎建設投資沒有必要,而是說,在已開發經濟體的投資,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形式,砸下等值的錢已不再能收到與昔日相同的效果。
一大諷刺是,在央行貨幣政策效力因全球化而大打折扣之際,政治力又可能加以掣肘。從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到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川普和希拉蕊.柯林頓針對貿易議題程度不一的強硬談話,未來目睹的可能是全球化較弱的世界。
那可能使貨幣政策重拾一些影響力,但在那個過程中,經濟成長可能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