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yful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9-25 15:32
竹編「嫁」纏花 她的春仔花好精緻
【聯合報╱記者賴香珊/竹山報導】
張彩淑展示傳統婚禮時使用的各式「春仔花」。
記者賴香珊/攝影
婚慶場合別在女性頭上的「春仔花」,你懂它代表什麼意思嗎?竹山鎮竹編工藝師張彩淑做「春仔花」,保留瀕臨失傳的手工纏花技藝,並將「竹編」和「纏花」結合,讓傳統技藝擁有不同的全新面貌。
60歲的張彩淑14年前學做竹編技藝,更自創技法將十字繡融入竹編,在傳統工藝界嶄露頭角,成知名竹編工藝師,但除了竹編,她還有項鮮少人知的秘密技藝「纏花」。
「絲線也能纏成花,是我幼時最大的疑惑。」張彩淑說,母親把絲線纏繞在裁剪好的紙板上,用手工纏出「春仔花」送給新娘當賀禮,一朵朵精緻細膩的花烙印在腦海裡,直到長大成為竹藝師,也未曾忘記。
竹編和纏花結合,傳統技藝有了新風貌。
記者賴香珊/攝影
3年前有宜蘭纏花老師來南投開課,她拜師踏進手工纏花的世界;然而,做「春仔花」除了要擁有細膩技法,更要有無比的耐心。
張彩淑表示,除了依花型照比例縮放後剪出所需紙板,還得照順序將絲線緊密纏上紙板,過程中最怕滑線,倘若重試了幾次,線還是纏不上去,紙板軟掉就只能重剪重做,相當費工也很傷眼睛。
「春仔花」製作過程繁複,製作一朵就要花上一天,以工計價較昂貴,民眾婚慶時多改用便宜的塑膠花代替,使得纏花技藝日益沒落。
張彩淑說,透過巧思做成吊飾、胸花等飾品,甚至結合竹編和纏花創新開拓不同市場,讓更多人看見具台灣傳統色彩的特殊手藝,訂購洽詢電話(049)2646777。
纏花小檔案
纏花,俗稱「春仔花」,過去婦女遇到婚嫁、入新宅、年節等喜慶場合都會當成髮飾別在頭上,是結合剪紙、編織與刺繡的傳統工藝,使用到鐵絲、紙板、剪刀、絲線、金箔紙等,經過纏、繞、捻、盤、綁等步驟,再依各個部位進行組合。
傳統婚禮中會依不同身分佩戴不同樣式的春仔花,新娘佩戴牡丹和「石榴」代表多子多孫和富貴萬年;母親和婆婆配戴「龜形」和「鹿形」纏花代表福祿壽;嬸嬸和舅媽則髮插「五福花」代表五福臨門;而「梅花」因「梅」音同「媒」,故由媒人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