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蘭德倫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9-19 10:37
報價止跌仍「盈」不了…太陽能廠海外求生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PVinsight最新太陽能報價顯示,產業的出貨單價在9月初都見到了回溫,市場更進一步預估8月營收將是太陽能產業今年的底部,隨後將逐月走揚。只是未來價格的反彈幅度能否彌補先前的價跌虧損,仍是投資人關注的焦點,市場目前對太陽個股看法多空分歧,多數寧願等到11月上旬公布的3Q財報後,再作策略調整;也有法人聚焦在台廠出海口的佈局動向。
業者指出,雖然9月電池和晶圓報告都出現止跌,但以目前台灣電池售價每瓦0.33~0.34美元計算,業者仍未達到損益兩平的水準,即使4Q的報價回到每瓦0.35美元,此一價格也還不足以支撐業者轉虧為盈。在價格回升速度緩慢下,海外布局成為太陽能廠商共同策略目標。
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研究經理黃公暉表示,中國廠商在近兩年內就已面臨了中美、中歐的貿易爭端,因此在海外布局上也較早規劃,如中電光伏在土耳其設廠及昱輝陽光採取全球布局在日、韓、印、波蘭等地的代工模式,都是藉以突破貿易戰爭的課稅限制。近期內因應中、美新一輪的雙反,包含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等都選擇在南非建置100~120MW的模組產線。其他包含英利、尚德等也都傳出在海外第三地增加產能的計劃。
台廠除了已明朗化的太極能源選在越南增設電池片與模組產線,及昇陽科在馬來西亞投資電池片產線外,另有廠商規劃顯示,台上游廠商可能會選擇在泰國建置模組產線,其他電池片業者也有計劃在美洲建置電池片或是模組產能,初期規劃則落在100~200MW左右。
綜觀全局,海外生產雖可避免目前的貿易爭端以及課稅,但隨之而來成本也可能因為經濟規模較小以及當地勞工成本有所上升。黃公暉進一步指出,在廠商的規劃中,多數除製造成本考量外,更考慮當地需求以及全球策略布局。但成本仍是太陽能產業中最重要的關鍵,因此多數廠商的布局都以新興國家為主,且這些國家多以租稅等優惠吸引廠商投資,是否真正具有開發太陽能市場的潛力則有待商榷。
目前海外第三地,例如韓國、馬來西亞等不受雙反影響的電池片約在每瓦0.40~0.42美元之間,相較於台廠價格高出20.5%,約等同於茂迪的稅率,形成價格的天花板。台廠過去積極在電池片端發展,雖已在全球建立了主流中較高轉換效率的地位,但因處在供應鏈中段,有限的出海口使台廠面臨更大的需求波動,因此在此次新一波的海外建廠中,包含不少廠商更積極拓展其模組產能,以期更接近出海口。
據了解,在中國和英國及日本等市場需求帶動下,9月台灣太陽能電池和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都回到9成以上,月營收可望有高個位數至雙位數的成長,但離6月美國商務針對中國和台灣進口產品雙反調查不利裁決前的水準,則仍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