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6/671.jpg)
-
大玉兒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3-03 08:08
異位性皮膚炎 免疫療法可改善
一名20歲長相清秀的女大生,自國小六年級起,只要一發病,全身皮膚就會乾燥脫皮,還會掉皮屑;四肢末梢處像是膝蓋和手腳皮膚,更是嚴重到如鱷魚皮般的乾燥粗糙。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風濕科診斷,原來是異位性皮膚炎作祟,在服用免疫抑制劑1年後病情獲得改善。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教授王世叡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種過敏症狀,目前尚找不到原因,患者嚴重程度從局部到全身性發病都有。但此案例症狀最為嚴重,過敏指數(免疫球蛋白E)「破錶」,正常值為192以下,她不僅超過,還超出測驗的最大值5000。
因嚴重過敏反應所引起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上的皮屑不斷掉落,另一種則是長出會癢的水泡,一旦水泡遭抓破可能又感染細菌,導致水泡長不完的惡性循環。而免疫療法治療對病情有極大的幫助,除異位性皮膚炎外,其他像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等併發症狀,都會隨皮膚症狀的改善而跟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