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02 05:38

美媒曝張忠謀成功經驗 「不追金錢,金錢來找你」、「不以績效論裁員」

2025/09/01 20:44  
張忠謀是半導體產業的傳奇人物,他創立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本報資料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媒《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現年94歲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描述有關他的職業生涯如何有益商業和領導的經驗,包括他自己成功晉升的關鍵、對薪水和工作的看法、企業經營和學習曲線,反對透過以績效評估來裁員,以及台積電成功獲得客戶信賴的原因。
張忠謀是半導體產業的傳奇人物,他創立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該公司與蘋果、輝達和高通等公司合作,在人工智慧熱潮的推動下,其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
張忠謀很少接受採訪,但多年來從成功的職業生涯中分享了一些寶貴的商業和領導經驗。根據《富比士》報導,現年94歲的張忠謀的淨資產為51億美元。他在德州儀器公司工作20年,之後在55歲時創立了台積電。
張忠謀在德州儀器公司一路高歌猛進,在公司內迅速晉升。 2007年,在接受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採訪時,他表示自己成功晉升的關鍵,在於他在每個職位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包括大幅提高產量。
張忠謀在台灣創辦台積電之前,已在美國工作了幾十年。 2007年,他表示,儘管知道這意味著薪水會更低,但他還是做出了這個決定,因為「這份工作太新了,而且看起來太有挑戰性了」。
他說:「你需要追隨自己的興趣,而不是你認為能賺大錢的地方」;「因為,顯然,在1985年,人們認為大筆資金來自金融風險投資,或者甚至可能繼續在美國管理一家公司,但從利益的角度來看,我覺得台灣的機會對我很有吸引力。」
張忠謀補充說:「事實證明,當你不追逐金錢時,金錢就會來找你。」
關於企業學習方面,張忠謀表示,對於製造商來說,邊做邊學依賴於將生產集中在一個地方。他說:「只有當你有一個共同的地點時,學習曲線、經驗曲線才會起作用」;張在2023年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次演講中說道:「學習是本地化的。」
他在職業生涯中經常強調的學習曲線或經驗曲線,這指的是隨著某種產品的產量增加,單位成本就會下降;換句話說,隨著你在某方面經驗的積累,你的效率也會提高。
張忠謀分享了德州儀器幾十年前裁員數千名的幕後決策過程。他說,當時他是參與討論中唯一一個「反對透過績效評估來確定裁員對象」的人。
他在2025年1月的一期「Acquired」播客中說道:「如果我們根據績效裁員,人們不會尊重我們」。「這非常主觀。」他補充說:「離職費用通常為半年,而培訓一個人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因此,如果你需要在一年內讓員工回來,你就不應該裁員。」
張忠謀回顧他在職業生涯早期就離開了德州儀器,當時並沒有收到其他工作機會,因為他覺得自己在那裡「被解雇了」。他說:「我確信自己還能保住工作,甚至還能保住一個不錯的頭銜,但我在德州儀器進一步晉升的希望已經破滅了」;「實際上,只差一步之遙,那就是首席執行長,你知道,但我覺得這已經沒有希望了,而且,我不再做任何讓我感興趣的事情了。」時間已經證明,這個決定是他成功故事的關鍵部分。
在關於客戶服務方面,張忠謀認為,台積電優質客戶服務的聲譽是其擊敗英特爾、贏得蘋果iPhone合約的因素。他在同一期《Acquired》播客中說道:「我們已經學會回應每一個請求。有些請求很瘋狂,有些請求很無理,但我們都會禮貌地回應每一個請求。我們確實這樣做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