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23-01-18 12:52

陸重新開放助攻 亞洲春燕到 外資年後可望歸隊

基金》【時報-台北電】澳盛銀行大中華經濟團隊最新觀察,大陸的重新開放成為廣大投資者情緒轉變的重要催化劑,再加上美元已見頂、美聯準會升息周期接近尾聲,雖然前景仍然存在風險,預計今年資金流入亞洲地區將出現反彈。 澳盛銀統計,外國法人投資者在2022年從亞洲(大陸除外)的股票和債券市場撤資649億美元,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2023年開年初至今略見春燕,大陸以外的亞洲地區出現資金流入強勁,前兩周分別淨買入股票36億美元,債券流入26億美元。 法國外貿銀行經濟研究團隊的看法較為保守。該團隊認為,在大陸解封後,亞洲地區已經完全開放,解除防疫限制為經濟增長帶來的推動作用將會逐漸消退,2023年大多數時間的亞洲金融狀況,可能隨全球趨勢一樣維持緊縮,由於美國和歐盟的終端需求正在快速放緩,甚至進入負增長現象,亞洲以貿易和投資為強項的經濟體如越南和韓國,必然會受到負面影響。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提醒,亞洲經濟體面臨的將不僅是貨幣空間緊縮,隨著美元升值、利息上升而負債增加,2023年亞洲經濟體的財政空間可能也會面臨困難。唯一的利多是美元走弱,句許會帶來一些利好,但整體金融環境仍然很難改變。 基於出口表現惡化,澳盛銀研究團隊預估,2023年不包含大陸的亞洲GDP增長將放緩,然而大環境變動很快,諸如亞洲各國的通脹壓力仍然相對溫和,亞洲主權信用利差稍見緩解,美元見頂使得亞洲貨幣得以反彈,新的情況更有利於國際資金流向亞洲地區。 法國外貿銀行亦認為東協地區會展現磁吸效益,多個當地國家已取消國內的防疫限制、遊客和外國直接投資(FDI)湧入帶來增長動力,在基數效應的加持下,東協2022年的經濟增速上升到5.5%,大陸2022年預計僅增長3%。該團隊指出,亞洲有很多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正在增長,可帶來需求及支持政策的基礎設施投入,推動FDI更快地流向東協和印度等亞洲成長地區。(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碧芬/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