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貓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4-05 06:16
友訊衝技術 網住全球商機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 2010.04.05 04:44 am
從雨傘王國、製鞋王國,到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灣的產業發展一直是台灣經濟奇蹟的關鍵元素。經過經濟結構轉變、產業演進洗禮及全球化的推動,正有許多新的產業崛起,並在全球經濟競爭的舞台,勇奪第一。這些「新台灣第一」的企業,象徵了台灣產業的生生不息,展現台灣經濟的新生命力。本報每周一推出「新台灣第一」系列專題,剖析這些企業的成功密碼,引領讀者深觸台灣產業的新精神。
現代人越來越依賴網路,不論是工作、生活與娛樂,都靠網路與外界連線。全球消費性網通設備龍頭友訊(D-Link)所生產消費性網通設備,銷售遍布80個國家,全球每三個人中幾乎就有一個人,上網時用得到友訊的網通產品。
走進友訊位於內湖總部,掛滿各國國旗,有大家熟知的美國、英國外,也有多數人不認識的各色國旗,代表友訊品牌遍布全球五大洲,80個國家,超過170個的銷售據點,友訊的員工也在這些地點努力打拚銷售佳績,一天24小時內,都有友訊的員工在努力上班。
去年全球面臨金融風暴,友訊穩坐消費性網通設備的龍頭地位,在中小企業市場市占率還逆勢成長。根據Gartner資料顯示,2009年前三季友訊無線網路產品在全球小型企業市場出貨,市占率達40%,乙太網路交換器出貨埠數市占率高達32%,雙雙拿下市占第一。
友訊成立於1986年,以創辦人也就是已故董事長高次軒為首,加上六個好友組成創業團隊,以好朋友一起來搞通訊的想法出發,成立友訊D-Link公司,由高次軒擬定策略,李中旺、張傳財、林榮春負責硬體研發及軟、韌體開發,國乃強、楊正威負責業務開發、權福生負責營運、生產。
後來友訊決定品牌要從美國市場出發,高次軒的弟弟高鶴軒也加入,成為開發美國市場靈魂人物,因為創業團隊各司其職,攜手打拚,也奠定友訊邁向全球第一的根基。
草創初期 自有品牌起家
最早公司只是生產技術門檻較低的用戶端上網卡,再延伸到各種網通設備,一路上不斷找尋利基藍海切入,在創業第八年,集線器出貨量就拿下全球第一。
友訊品牌草創初期,市場小,技術新,代工機會少,直接以自有品牌出發,加上軟體技術優勢,友訊品牌成長快速,在金融風暴前每年營收平均成長都達三成以上。
網通技術變化快速,沒跟上時代變遷,容易被取代甚至淘汰,友訊卻在衝上第一名之後,年年保持最佳的優勢競爭,厚植實力,在去年剛好碰上無線技術802.11g升級到802.11n 的關鍵時刻,友訊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新技術上也拿下第一。
友訊執行長兼總經理曹安邦表示,能在新舊產品更換,以及技術轉變的洪流中生存,產品與趨勢的洞察力(Vision)很重要。而友訊董事長李中旺,快速抓到產品的脈動,賭對產品,賭對技術,才讓友訊可以快速在全球行銷產品。
曹安邦表示,品牌要拿到全球第一,最重要的是「物超所值」,友訊不是製造公司,不是從製造立場來思考銷售,而是從各地市場反應回來市場需求,再針對市場需求來推出一個「物超所值」的產品。曹安邦認為,價格、市占、品牌以及出貨時間,往往都是品牌最難取得平衡的點,重點是產品跟服務都必須要「物超所值」,友訊很少砸大錢做廣告,多數都是靠「口碑行銷」,把「物超所值」的產品推廣出去。
美國市場一向是台灣品牌最難跨越的一道門檻,友訊明知美國市場是品牌一大挑戰,但第一個跨進的市場就是美國,就是因為創辦人高次軒堅持,「要做品牌就不可以在主流市場缺席」。
友訊也積極開發新興市場,搶在新興市場經濟起飛之前,就做好品牌通盤布局,現在友訊在全球網通市場競爭對手多數為美國廠商Linksys及Netgear等,與美國品牌競爭對手相比,友訊多了在新興市場本土化的優勢。
很多人跨新市場做品牌都是砸大錢做廣告,降價搶市占。但友訊不管到哪個市場,品牌都要落地生根,不只採用當地人,更讓當地經銷商感受到友訊的「誠意」。
曹安邦表示,有些公司做品牌就是有多少生意派多少人,但友訊一開始建立一個20到30人團隊,加上全球資源全力支持,讓當地經銷商感受到友訊是玩真的,這就是「誠意」。
經營原則 別和巨人強碰
要進軍一個新興市場,一定會遇到當地本土品牌的強勁競爭,但友訊卻可在二到三年內做出成績,開始獲利或者是搶下市占第一。曹安邦曾出版的「繞著地球做生意」的書中就提到「別跟巨人硬碰硬」的原則。
曹安邦舉例表示,以日本為例,友訊近期才開始進軍日本市場,消費性市場已經被本土品牌瓜分,友訊採取利基市場策略,搶進學校跟政府等市場。
曹安邦更表示,新進者要懂得見縫插針。友訊剛到巴西時,國際品牌大廠已占據企業市場,友訊沒有立足之地,但友訊避開企業市場,轉向電信市場及消費市場站穩腳步,在回頭搶企業市場時,友訊已經成為不容小覷的對手。
【2010/04/05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