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包 發達公司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9-28 18:52
彭淮南看到什麼警訊?
中央銀行短短十天內,相繼宣布調降存款準備率三至五碼、降貼放利率半碼,並擴大附買回操作對象和期限,等於央行可動用的三大寬鬆貨幣工具統統派出場。表面上 是為提振低迷的經濟活力,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央行總裁彭淮南到底看到了什麼?這才是讓央行貨幣政策出現如此巨幅、快速轉變的真正潛藏危機。
已注意到資金流動隱憂
就貨幣銀行學來說,央行最重要的三大貨幣工具,就是存款準備率、貼放利率和公開市場附買回操作。此次央行一口氣調降存準率、降貼放利率、並擴大附買回操作,學理上,代表央行貨幣政策已朝向「寬鬆」,但彭淮南在記者會上卻又始終不願正面承認,僅保守表示「希望降息,能達到兼顧控制物價、刺激經濟成長」的最理想結果。
但真實面,並非僅止於此,而是央行已經看到了未來經濟衰退的疑慮、甚至是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潛在的資金流動隱憂,「不得不」早點放鬆貨幣政策,提前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流動性危機。說得白一點,就像日前國務機要費案吳淑珍出庭前,法院提前將醫護人員、急救設備準備好一樣,目的都是in case of need的「預防措施」,為未來預作準備。
防患未然 央行和時間賽跑
正因為央行的貨幣政策有時差,只能就未來預期先去做,央行現在正在和「時間賽跑」,要搶在未來發生之前,依此推斷,央行預作防範的那個真正危機,現在還沒發生。
有人推測,雷曼事件及基金贖回潮影響,部分券商、保險公司或小銀行近期拆借利率大幅翻升,這些債信不足、或嚴重遭贖回的金融機構已經發生「調頭寸」壓力, 甚至部分銀行、保險公司近期辦理增資案面臨增資價調降壓力,此時央行開善門,將附買回對象擴大至一般券商和保險公司,並將30 天操作期限拉長至180天,不難想見,央行這個「預防措施」開設的對象為何?
預留資金寬鬆有利條件
此外,美國金融風暴、帶來全球經濟、消費力衰退、股價落底、信用緊縮等疑慮,從台灣外銷訂單連三月跌落個位數成長中也可看到隱憂,加上百餘家上市公司股票 市值已跌破公司淨值、公司忙著追補擔保品、不少準備籌資發債的營建、太陽能廠相繼宣告籌資暫緩,其中多少都已透露,在全球風聲鶴唳、信用緊縮下,企業獲利 下滑、補擔保品壓力升高、銀行抽銀根將在所難免,若不預留資金寬鬆的有利條件,年底前新一波大規模的企業跳票、倒閉危機,恐將是台灣另一場本土金融、企業 浩劫。
更應留意的是,國際局勢動盪,外資正加速自亞洲市場撤資,光近期,外資自台灣撤出的資金已超過4000億台幣,目前外資在台股占近六兆元的龐大資產,一旦國際局勢未見改善,台灣目前靠外資撐盤的台股資金動能,能否撐得住,央行是否預先看到了什麼令人擔憂的徵兆。
救股市?總裁看得更遠
尤其之前市場認定台灣M2貨幣存量相當充沛,但彭淮南在昨天記者會上卻直接反駁媒體「過去幾年調整後,你怎麼知道貨幣數量高不高」,及最新公布今年前8個 月M1B平均年增率負成長2.57%、M2年增率更已跌破央行認定「2%-6%」下限之下的1.75%,就貨幣總量來看,台灣未來的資金動能已經出現「不足」的隱憂,逼得央行不得不提前大動作啟動三大貨幣工具。
也許有人懷疑,央行一連串降息動作,是否為配合行政院救股市步調?誠如彭淮南所言「10多年來從來沒有、以前不會有、未來也不會有」,央行理監事會獨立運作,不受高層干擾。因為光是從彭總裁眼中預見到的潛在危機,和全球金融局勢意想不到的大變化,彭淮南看到的,早已超越行政院團隊目前埋首滅火的危機,而是要預想如何跨越未來難以對抗的金融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