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3-18 06:17

中國新視野 讓利 為台灣面板奠定基礎

2010-03-18 工商時報 【鍾俊元】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一再重申的「讓利」之說,讓兩岸經濟協議(以下簡稱ECFA)後續談判進展增溫。靜待第2次正式磋商啟動之前,有訊息釋出,面板業已確定成為我方提出早收清單的一項內容。
台灣面板產業過去年發展所遭遇的瓶頸,在於過度仰賴日韓品牌廠商訂單,2008年後全球金融風暴來襲,經濟趨緩致使消費電子市場緊縮,業者面臨供過於求的問題,如何去化產能、尋找出海口、追求新客戶組合,更顯出其急迫性。
以現階段情勢來看,目前,包括日本夏普,韓國三星、LGD都先後急欲與中國廠商合作,於南京、蘇州、廣州投資第6代、第7.5代、第8.5代廠等,估計將於2012年至2013年間開始量產。
此外,中國去年推出重大經濟政策,在汰舊換新與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的激勵下,2009年中國彩電銷售金額近百億人民幣,液晶彩電銷售數量約2,700萬台(預估2011年,中國LCD TV市場銷售量將達4,100萬台,換言之中國將取代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上兆人民幣的彩電商機,正吸引全球外資品牌趨之若鶩。
但這其中,台資也嚐到好處。2008年第2季之前,外資品牌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佔有率達60%以上,在2008年下半年因家電下鄉政策擴大展開後情勢反轉。中國品牌的創維、海信等搶下冠亞軍,連帶的,讓台灣面板廠、液晶電視代工廠取得商機。
因此,隨著兩岸經濟互動的增溫,面板產業的西進,可以成為台灣面板產業突破重圍的新機會嗎?答案應是肯定的。
承接上述轉機,台灣面板廠商此刻西進,至少有多項好處:例如可以為過剩產能尋找出海口,擺脫過度仰賴日韓品牌廠商,因為中國大陸彩電品牌亟需面板穩定供應來源,來支持快速成長之內需市場;再者,在戰略意義上,台灣可減小日韓相繼投入第10世代以上產線,對台灣既有面板產線的衝擊。
其次,日韓目前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尚在洽談中,該國面板業在中國短期間尚無法取得關稅優勢,如今台灣後發先至,若面板業能藉兩岸經濟協議談判,列入「早期收穫」清單,則現行面板之大陸進口關稅3%至5%將馬上獲得減免,將有助我業者與韓日力爭大陸內需市場,對提升台灣業者全球市佔率將有莫大助益。
近年中國彩電品牌錯失建立液晶顯示器技術良機,一直缺乏面板核心技術,幾乎所有彩電液晶面板仰賴外來輸入,無法自主發展液晶電視產品,面板供貨穩定性不夠,這是中國彩電業者心中的痛。
今日倘兩岸顯示器產業合作日趨緊密,將可解決兩岸產業結構彼此失衡的窘境,這是雙贏的結局。
與此同時,外資的動作也加速。據悉,韓日政府已同意其業者赴大陸設立次世代面板廠,台灣面板業者西進布局勢不可免。
但在台灣已準備開放面板業赴大陸投資前段製程,然台廠赴陸設廠,可預見投資金額每廠將高達新台幣700億至1,000億之譜,甚至在台灣未來設立第10代線,將需要超過新台幣1,400億。為去化產能、降低市場與營運風險,善用大陸資本並與彩電廠商結盟,可能是必要之策略。
兩岸面板產業分工早已成形,目前除了將面板業納入早期收穫清單之外,兩岸宜加速簽訂投資保障協議、智慧財產保護,以協助廠商做好西進風險之控管;可預見未來5年內,兩岸顯示器產業購併、交互投資、商務紛爭與智權訴訟將日益興起,故西進風險之控管,也是重要課題,特別是在布局突圍的今日。
(作者為工研院IEK 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組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