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1 發達集團代表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4-09-27 21:30
“冰毒”有多毒?
“冰毒”有多毒?
□方舟子
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大?
冰毒的化学名称叫甲基苯丙胺,有四种吸入方式:口服、鼻吸、抽吸和注射。不管用什么方式,冰毒都要进入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大脑,才会让人产生快感。大脑里有许许多多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由两个部分组成: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为两种,比较短的叫树突,是用来从其他神经细胞接收信号传递给细胞体的;比较长的叫轴突,是用来把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的树突的。不同的神经细胞就是通过轴突和树突相互交流的,接触的地方叫突触。但是它们并不相互连接在一起,中间存在间隙。要把信号从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需要穿越突触间隙,这就要用到一类物质叫神经递质。当一个神经细胞要传递信号时,它的细胞体就指令其轴突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再穿过间隙,到达另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和上面相应的受体结合,信号就传过去了。信号传过去之后,神经递质就从受体上脱离,被原先的神经细胞吸收,供下一次的神经信号传导使用。
神经递质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叫多巴胺,它的释放会让人产生快感。在我们的大脑中枢有一区域被称为奖励中心,一旦我们从事了某种有利于生存、繁衍的活动,奖励中心的神经细胞轴突就会释放多巴胺,多巴胺穿过突触间隙和树突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把快乐的信息传递过去,让我们觉得很愉快,从而激励我们以后继续从事这些活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多巴胺会很快地从受体上脱离,神经细胞轴突上有多巴胺转运蛋白,把脱离的多巴胺吸收回去,快感也就消失了。
但是一旦冰毒到达奖励中心,情况就变得不正常了。冰毒在浓度比较低时,能抑制多巴胺转运蛋白,突触之间的多巴胺不能被重吸收,多巴胺会积蓄下来。而在冰毒浓度比较高时,多巴胺转运蛋白的转运方向干脆被逆转,本来是要把多巴胺吸收进轴突的,却变成了把轴突中的多巴胺大量地释放到突触间隙。这样突触之间的多巴胺浓度急剧上升,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快感,而且快感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冰毒被代谢掉。这个过程可以持续长达十几个小时。然而一旦快感消失,吸毒者就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比吸毒之前更觉得郁闷,想要马上再来一剂冰毒重新找到快感,而对生活中其他原本令人愉快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然而最初的那种快感是难以找回来的。这是因为身体会很快地做出调整,例如减少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数量,试图适应多巴胺释放过多的状况。这时就需要不断地加大冰毒的剂量才能有快感。最终,大剂量的冰毒也没法产生快感,但是又不能不用,否则身体就会出现痛苦。所以到后来,毒瘾患者吸毒主要是为了避免毒瘾发作出现的痛苦,而不是产生快感。如果不吸,很多人在一天之内就会出现痛苦的戒断反应,吸毒时间越长出现戒断反应的时间越快。长期吸食冰毒会让吸毒者的精神状态出现严重的问题,例如陷入严重的抑郁,产生自己威力无比的妄想和受迫害妄想,出现幻觉、精神分裂。
但冰毒的危害还不限于此。多巴胺能与氧气反应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对细胞造成损伤。冰毒刺激多巴胺的大量释放和在突触之间的大量累积,就会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死亡。冰毒还会影响到其他神经递质例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对与这些神经递质有关的神经细胞造成损伤、死亡。所以冰毒是一种广泛的神经毒素,会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这些损伤有的是可逆的,在戒毒之后可以逐渐恢复,但是有的损伤在戒毒多年之后仍然存在,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永久损伤。冰毒造成的大脑损伤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记忆和运动能力,例如曾经吸过冰毒的人,即使在戒毒之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仍然比一般人高。冰毒还能对人体造成其他方面的伤害,例如冰毒会让血压急剧升高,长期使用会对大脑中的血管造成永久性损伤,加大了导致中风的风险。还有,不管用什么方式吸食,长期吸食冰毒的人牙齿都会受到永久性损伤、脱落,有一口特殊的烂牙。
冰毒通过绑架人体的奖励系统,短时间内让人产生快感,然而它对人的心理、生理的毒害却是长期的、巨大的,绝不是什么“软性毒品”。而且一旦吸食冰毒成瘾,就很难戒掉。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帮助戒掉冰毒,只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接受行为疗法的长期治疗。戒毒的关键是要摆脱吸毒文化圈,与毒友绝交,避免再接触到毒品,想吸也得不到毒品。如果那些吸毒的娱乐明星还混娱乐圈,关十年也没用,放出来了照样吸。吸毒成瘾是一种没法治愈的慢性病,关键是用各种手段尽量延长复发的时间,能延长到死前都不复发,才算成功。一入毒门深似海,绝不要出于好奇去尝试吸毒。
quoted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cca3dd0102v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