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貓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4-02-12 23:10

人活到老學到老

半年前,我們公司嘗試推行「進修研習制度」,每一位同仁,每個月都必須要有4小時的進修時數。一開始,大家很不習慣,紛紛抱怨主管嚴苛,不能體恤有家庭、有小孩的我們,但是,過了半年之後,我們一致認為,這個制度讓我們成長許多,也促進了彼此的交流。
公司每個月都會舉辦理2場講座,每一場都是2小時,只要兩場都參加的話,時數就不成問題。主管認為,有些員工想聽的課程未必是公司所辦理的,所以他也鼓勵我們可以參加其他公私立單位所辦的研習,只要能登錄時數,或是提出參加證明,就可以通過。
那一次,我恰好看到某單位辦理「自然觀察-柴山生態保育知能研習」,我便燃起興趣,邀約我們這一科室的員工一起參與,沒想到大夥兒紛紛說好,連先生小孩都一起來參加呢!那一次,我們整整拿到了8個小時的全天研習時數,主管眉開眼笑地說我們最認真,還告訴我們:「下個月的4小時可以不用參加了。」沒想到,我們的科員竟說:「下次的戶外研習,我還要多拿時數,而且要拿更多。」
另一個科室的進修也令人稱羨,他們上網找到了免費的瑜伽研習,研習的地點就在公司旁的健身中心,每次一小時,一個月剛好4小時;也就是說,原本有些同事還得利用晚上找時間自己運動,全都改為「有進修時數又不收費的瑜伽課程」。
在交流的過程中,有些是利用假日自己去找有興趣的演講來聽,有些是去聽音樂會,另外還有參加公教人員的專業研習,有些是原本就參加一些類似社區大學的研習,當然有些則是直接參加公司的研習。無論如何,我們都愛上了目前的研習制度。
常聽人說:「活到老,學到老。」在戶外教學的研習中,我慢慢認識了一些植物、鳥類,也讓我沉浸在大自然中。如果只是一味地上班、下班,然後再上班、下班,那生活多無趣呀!我相信,過了中年的我,一定可以更樂於生活,與人互動。
最近聽到很多則有關「活到老、學到老」的新聞故事,很佩服他們的學習毅力,想要提出來跟發達網朋友分享共勉。
台北有位36歲的媽媽,因為先生車禍無法工作、又有3個小孩要養,但她仍白天苦讀念高中,晚上還到夜市工作,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讓她順利錄取台北護理學院,成為繁星計畫最老的學生。
另有一位台北縣82歲的陳萍阿嬤,6年前進入補校國中部進修,後來又再完成高中部進修班課業,最近就要畢業,是畢業生中年紀最大的。屏東縣有位張金本先生,在國中補校完成過去初中沒唸完的學業,上課3年來從不缺席。台中縣年近7旬的曹之祖先生,近50歲時才學會游泳,還取得救生員證照,在60歲時投入志工行列,2年前又進入技術學院就讀,成為全校最年長的畢業生。
他們的故事都證明了,只要有心念書,經濟、年紀都不是問題,毅力才是關鍵。而且,真正的衰退不是白髮和皺紋,而是停止了學習與進取。
北歐的芬蘭,是一個很典型的學習型國家,18~64歲的成年人進修的比例,在國際上名列前茅,曾有調查指出,在芬蘭約有54%的人一年內曾參加過6小時以上的成人進修課程。在芬蘭,30、40歲的人為轉業而重進校園、頂著碩士學位的人修新學位,或是白髮蒼蒼的老人為興趣而進大學讀書,都不是奇怪的事。 世間事沒有一樣不困難,只要有信心去做,至少可以做出一些成績。我相信對這些重返校園的資深學生來說,退化的記憶力、眼力,都是學習的障礙,但是他們不畏困難,一一克服,才能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1999年聯合國將「老人教育」視為國際間未來發展老人政策與措施的重點工作,2006年我國老人教育四大政策首要即為「終身學習」,老人教育的型態並不限於學校型的教育,許多機關團體、社區組織都有開辦長短期研習課程。
如果你是高齡者,不妨多利用這些管道參加定期或是長期的研習課程。
知識是一座寶庫,而實踐是開啟寶庫的鑰匙。退休並不是休息,而是另一段學習的開始。
最後,跟大家分享平常即可養成的健康概念,也是很好的喝水習慣,「起床後兩杯水助內臟蠕動;餐後半小時內一杯水助消化;沐浴前一杯水降血壓;睡眠前一杯水防止中風或心臟突發狀況。」祝大家身體健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