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 發達公司副總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2-08 09:43

經營者的大罪

失業率、22K薪資,這種話題在台灣發燒滾燙,在此同時,又出現可成40K高薪找無工的聲音,但是很快被戳破,原來是個謊言,可是在台灣卻不見有任何學者專家、政府官員對這種說謊的企業經營者加以撻伐。企業經營者,對台灣經濟蕭條無罪嗎?
日本最近有一本新書,書名「經營者的大罪」,作者是和田秀樹,書我還沒看到,但是有一篇和田秀樹接受媒體專訪的報導,其內容就是以此書內容為基礎展開。經營者有甚麼大罪?在這篇專訪中內容,有些值得台灣社會參考。
對於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和田在「經營者的大罪」嚴厲指出,這是企業經營者無用。
和田認為,首先經營者誤解,以為價格競爭力就是國際競爭力,加入價格競爭,如此繼續下去等於是進入無毛之地,譬如:如果韓國統一,北朝鮮成了韓國工廠,日本勞工的薪資怎麼能夠和北朝鮮勞工薪資競爭呢?
所以比廉價銷售更要緊的是,高價也能銷售,如何才能使產品要能高價銷售呢?
和田認為,提高國家品牌形象(Made in Japan)是重要課題,戰後40年間,日本政府和企業經營者,不斷努力建立國家品牌形象(Made in Japan),但是最近20年,日本的國家品牌形象不斷墜落。
例如:為了追求價格競爭力,將工廠移往工資較低的馬來西亞,如此一來,韓國廠商說:「這是Panasonic的產品,不過卻是馬來西亞生產的,韓國的產品都是韓國人製造的,品質更好」,結果韓國製品賣得比日本好。這就是日本企業經營者,對國家品牌形象(Made in Japan)附加價值無知的結果。
對於傳統產業轉型,和田舉了個例子,Dyson以製造高吸力吸塵器的原理,設計出沒有葉片的電風扇,這種電風扇顛覆的傳統電風扇的形象,也因次受到歡迎。製造吸塵器也好,電風扇也好,都是傳統產業,以傳統方式顛覆傳統,如此才能讓傳統產業轉型。
不論是提高國家品牌形象(Made in Japan)和傳統產業轉型,都是企業經營者的責任。所以和田認為,20年來日本經濟不振,與企業經營者對國家品牌形象(Made in Japan)無知,並且沒有花心力於傳統企業轉型,反而便宜行事,把製造工廠外移,進入價格競爭的市場。
反觀台灣,Made in Taiwan的國家品牌形象又如何呢?不也是一直崩落嗎?Made in Taiwan的產品,要崩落到只剩鳳梨酥、小籠包、蚵仔煎、茶葉蛋嗎?
台灣的企業經營者,不也是誤解價格競爭力就是國際競爭力嗎?甚至政府還洋洋得意,因台灣薪資倒退獲得國際競爭力提升的評比,這種思維是對的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