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12-23 00:56

不想成為槍下魂

本帖最後由 B 於 12-12-23 01:19 編輯
她太迷人丟飯碗 法官判辭退有理
【聯合晚報╱美聯社愛阿華州愛阿華市21日電】 2012.12.22
全是男性的愛阿華州最高法院大法官21日以七票對零票一致裁決,
一名53歲的牙醫開除一個32歲的女性助手是合法的,因為他受到這名女助手的吸引,
而且他和妻子都認為這名助手威脅到他們的婚姻,即使這名助手沒有任何勾引或其他錯誤的行為。
愛州大法官曼斯菲德在裁決書中說,老闆可以開除他們認為具有「不可抗拒吸引力」的雇員,即使該雇員沒有勾引或不當行為,
這種開除也許不公平,但這不屬於愛州民權法中的非法歧視,
因為開除是基於感情和情緒的動機,不是基於性別。
曼斯菲德指出,他的裁決與州和聯邦法院的判例一致,即雇員可因引起企業主家庭的嫉妒和緊張而被開除。
這項訴訟案涉及愛州道奇堡的牙醫奈特和擔任助手十年的梅莉莎‧尼爾遜,奈特一向認為尼爾遜是一個傑出雇員,
但在她任職的最後數月,奈特說她的緊身衣服使他分心;
奈特曾說,如果他「雞凸」,代表她穿太露。
奈特和尼爾遜都是已婚和有子女的人,他們曾通簡訊,內容多為彼此私人的事,如家庭等,奈特的妻子也在診所內工作,發現了這些簡訊,要求把尼爾遜開除,
奈特夫婦曾向他們的牧師諮詢,牧師也認為開除是適當的。
結果奈特把尼爾遜開除,並給她一個月薪水做為遣散費。
奈特事後告訴尼爾遜的丈夫,他擔心自己太依戀尼爾遜,可能會試圖與她發生婚外情。
尼爾遜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她把53歲的奈特當做父親看待,從未想過與他發生關係。
尼爾遜的律師佩吉‧費德勒說,大法官們未能承認另一種工作場所的歧視,此裁決發出的信息是他們認為男人不必為其性慾負責,
愛州的婦女必須監視和控制她們老闆的性慾,如果老闆失控,這些婦女就可以被合法開除。
=========
讓日子多一點生命──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
( 轉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BH0b24u1sY
《讓日子多一點生命──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紀錄片
由德國真實故事改寫而成的紀實文學─《讓日子多一點生命──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
描述一位原本任職於米其林餐廳的主廚魯培希特放棄高薪工作,到一家專門照顧絕症病患的安
­寧病所【燈塔】,為回天乏術的臨終病人烹煮美味三餐的故事。
不管是牛排或紅酒煮蛋,只要病人希望在生命最後階段想吃的東西,
他都竭盡心思發揮精湛廚藝與創意,以滿足他們所 ­求幾希的口腹之慾。
隨著病人離世,每次的相處雖然短暫,
但魯培希特除了為他們料理各種人間佳餚,他幽默達觀的態度也為病患帶來許多歡愉時光。
魯培希特自己則深刻體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何其 ­ 有幸,能時常與幸福相遇,而這些病人更帶給他永難磨滅的感動記憶......
這是一個發生在德國的真實故事,
記者朵特‧席珀先是把它拍攝成紀錄片「安寧病所與美味大廚」,
並榮獲德國記者協會(DJV)頒發艾力希卡 布登獎(德國歷史最悠遠也最具權威的新聞獎),
後改寫成本書,甫一發行,便在歐陸引發熱烈迴響。
希望能遠在歐陸發生的真實故事讓國內讀者一起來關注我們最終都要面對卻可能忽視的生命課題,
也盼讓大眾更深入了解長年參與安寧病房照護的朋友們的內心旅程。
======
「機器人奶奶」孤獨躺4年 哪時能解脫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2月22日
一名七十多歲老太太依靠呼吸器維持生命已經四年,僅管她仍「活著」,
但長期臥床,四肢早已萎縮,
醫師形容她就像機器人一樣活著;
這類情況,可望因放寬末期病患撤除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門檻緩解。
過去必須要四代親屬一致同意,才能拔管或放棄心肺復甦術的規定,讓這名老太太四年來只能在病房中度過;
當初就是因為八名子女中的其中一人堅持,讓她活下來,
但反對的七名子女不忍看到母親受折磨,再也沒有踏入病房。
如今,當初堅持急救的孩子,不忍看到母親喪失尊嚴的活著,他後悔了,但現在沒有醫師敢放棄。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陳秀丹表示,樂見進步的修法,但未來的挑戰將是讓民眾與醫師學習生死教育,避免過度醫療。
多數子女為了善盡孝道,不忍放棄一絲急救機會,但由於過去嚴格規定,陳秀丹也曾聽聞後輩因為長輩有優渥的退撫金,而堅持不放棄插管的案例;
她說,孝順應該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不是遂行這種「恐怖的仁慈」。
根據統計,全台超過一百歲,但仍以呼吸器維生的病患,至少超過四十人;
陳秀丹說,台灣是全世界呼吸器與葉克膜使用率最高的國家,
子女與醫師的堅持,讓末期病患越活越痛苦,難怪健保年年喊窮。
健保局在今年五月首度針對濫用葉克膜,設定給付限制,
昨天三讀通過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都有助於避免過度醫療的問題。
陳秀丹過去也曾放棄急救自己高齡七十一歲的母親;
她說,如果堅持急救末期病人,最後只會造成病人苦、親人痛、醫護累、資源浪費的四輸結果。
雖然新法有助執行緩和醫療,但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張嘉芳表示,這是正確的立法,
「但新法只是選擇無視家屬間的溝通問題,原則上無助於解決家庭意見失和的情況。」
張嘉芳說,尊重病患決定,才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原意,
外界不應將焦點過度放在子女的決定權,
畢竟病患自主,才是最重要的原則。
陳秀丹說,包含子女及醫師都應學習,讓生老病死變得更有人性。
=====
不想成為槍下魂
【聯合報╱若琳】 2012.12.22
初到密西根,朋友約我們到山林中的木屋度假。
木屋坐落在人煙稀少的森林裡,能看見鹿群悠哉地閒晃,
當我正享受著美景時,朋友指向遠處大樹掛著的標靶,得意地秀出手槍,要我們試射。
這是除了軍訓打靶課之外,頭一次這麼近距離接近槍枝,
為了不掃朋友的興,我強作鎮定地推給先生,「這是男人的事,你們射擊就好。」
之後愈來愈多朋友跟我們展示打獵的戰果:鹿、野兔、火雞,甚至熊,
才知道美國秋季是打獵的季節,在特定的獵場裡,中西部的民眾充分享受持槍打獵的樂趣。
我看到照片上一頭頭掛在架上、瞪大雙眼的「屍體」,想像牠們在中槍前自由奔跑的景象,心頭就一陣酸楚。
朋友曾警告我們,絕不能擅闖別人的住宅領地,住戶有權開槍自衛。
多起誤殺事件,最終都無罪定讞,
原因多為誤闖者聽不懂英文,住戶開槍射擊前已善盡警告的義務。
然而多數死在槍桿下的罹難者都是迷路的求救者。
因此,我開車旅行,絕不在視線不佳的夜晚趕路;
在狹窄的死巷迷路,寧願慢慢地倒車出巷,也不敢到路旁的私人車道迴轉。
前幾年,密西根發生一件鄰居誤射的死亡案件。
青梅竹馬的玩伴,受邀到對方家,派對上酒喝多了,先回家睡覺,半夜酒醒發現錢包沒拿而折返。
雖然派對仍在進行,主人卻因喝多已回房就寢,睡夢中聽到大門外有聲響,朦朧中開槍自衛,
一位年輕人的美好前途和兩人彼此間的友誼就此終結。
之後,朋友晚上舉辦的家宴派對都謝絕參加,我可不想成為酒醉者的槍下魂。
又有一次,當地名人搬家,出售家中的所有物,我趕去湊熱鬧,
門外排著長長的隊伍,綿延至少200公尺。
我好奇地問前後民眾,他們想買什麼?結果都是衝著槍而來。
進門後,看到待售的軍火:各式長短手槍、獵槍、子彈、彈匣……簡直像個小型軍火庫。
這才驚覺,美國的持槍人口已經到了我無法想像的地步。
學生時代軍訓課打靶時,我索性閉上眼連擊五發,只求射完了事;
槍枝對我這個和平主義者而言,是戰場上的武器,是為了保家衛國不得不使用的工具。
以即便美國法律授予了自衛的權限,但我總相信,扣扳機之前,人更應該戰勝的,是自己的恐懼心和好戰心。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