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鳥超小隻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6-16 22:52
徒勞無功的等待 德國何時會妥協?
鉅亨網楊琇羽綜合報導2012-06-1522:00
歷史重演?
1815 年拿破崙戰敗後,法國出席維也納會議代表外交大臣塔里蘭在會議上稱,波旁王朝國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流亡,他並沒有從中學到教訓,但也沒有忘記要在拿破崙被逐後回來掌權。
後世歷史學家評論,波旁王朝復辟後一直墨守成規,堅守保守主義,未意識到時代變遷、人心思變、未注意到 1820 年代歐洲其它國家的革命風潮,以致於觸發另一場革命。
二百年後,角色置換,歐元區國家正面臨分崩離析的風險,歐元區政治決策菁英一次又一次的會議,結論很有限。德國依然堅守她的財政保守主義,要求接受紓困的政府實施嚴格的撙節措施,以消弭債務和違約風險。
與此同時,國家財政在崩潰邊緣、可能發生違約的國家,人民不滿政府繼續採取緊縮措施、削減他們的退休與社會福利,生活更加地艱難,抗議也不斷發生。
許多經濟學家已警告撙節已失能,金援換勒緊褲袋的財政緊縮措施,只會傷害國內消費、就業、與成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削弱政府的償債能力,帶來惡性循環。
人心思變,近幾月幾場重要的選舉已透露了這樣的訊號。
法國 5 月初總統大選變天,薩克奇黯然下台,新就任總統歐蘭德乘著 「振興經濟反撙節」 口號贏得大選。
歐蘭德隨後也力促德國總理梅克爾接受著眼於促進經濟成長的新方案,讓成長取代緊縮。
歐元債券難出爐救人半調子
回頭望這兩年,三個主權國家紓困計畫、價值超過 1 兆歐元的歐洲央行低息貸款、以及數十場歐洲領袖高峰會。
最新的發展,似乎透露德國有意妥協。
德國總理梅克爾政府態度開始緩和,可望不再堅守撙節和更多的緊縮措施,走向一個泛歐洲的存款保險計畫,以及一個財政聯盟。
根據多家外電報導,歐洲紓困基金將直接注入西班牙銀行,西班牙銀行倒閉潮危機暫時解除,
歐洲其它國家的金融機構也暫時倖免於難,現在大家把焦點放在德國身上。
雖然許多人擁護發行歐元債券,包括央行行長德拉吉在內、英首相卡麥隆、以及美國總統奧巴馬,不過在德國,歐元債券是個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忌話題。
根據《金融時報》Quentin Peel 的觀察,
在梅克爾政府內部,其實有不少人對非傳統的政策持開放態度,
然而由於希臘國會大選在即、國內反對黨批評、以及擔憂金融市場會錯意,
梅克爾對歐元債券發行一直很保留。
國際政治經濟專家觀察,儘管德國政府聲稱反對發行歐元債券,
但也許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德國最後還是可能會支持發行歐元債券,
但前提是先建立一個財政聯盟監督運作,以避免未來出現道德危機。
法國選舉翻盤梅克爾該意識到的時局變化
近月,隨著歐蘭德當選法國總統,德國便有愈來愈多的政治決策菁英,
開始討論促進經濟成長措施,儘管這些討論多聚焦在長期的結構改革計畫當中。
德國政治菁英開始關注勞動市場與退休金改革這些面向的議題,但很少關注短期財政振興措施等行動。
目前的情況令人聯想起 1990 年代,
剛選上法國總理的喬斯潘(LionelJospin)
與其財務部長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堅持要把成長這個目標,放入德國登高一呼發起的歐元區《穩定與增長》公約。
最後,這個公約卻未能將追求經濟成長放進公約目標,公約只要求成員國要謹守財政自律而非成長。
但現在,各地要求歐元區有人能夠揭竿起義,
領導各國提出有力替代方案,但專家認為目前尚看不到這樣的領導人物出現。
德國還是繼續其霸權式的角色,經濟學家 Charles Kindleberger 看出這一點,他對貨幣同盟的穩定性提出質疑,也悲觀認為歐盟無法安然渡過這場歐債危機。
Kindleberger 認為德國目前參與這些協助,並非出自利他主義,
而是為了要從現有的秩序取得巨大的好處,
如避免希臘違約帶來的骨牌效果、資產價格下跌重創歐洲的銀行體系,或是繼續在走貶歐元當中享受出口價格競爭優勢。
去年末,德國五項經濟指標表現皆弱,暗示她可能會無力也不願領導歐洲走出危機。
歐元交易價值減,對其它貨幣走貶,
這其實給予了歐元區國家很棒的出口價格競爭優勢,不過,歐元區當中,
只有德國真正受惠於歐元貶值,因為德國對區外出口量佔整個歐元地區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歐元區體質不良德國也難倖免
歐元區問題還有很多。
歐元的低息貸款讓歐元區內的銀行不知節制地大買政府公債,
等於迫使歐元區成員國央行之間透過 Target 2 支付系統轉移資金給不知節制的國家。
因此,德國銀行等於是間接被迫一起埋單周邊國家的債務違約。
若歐元區內國家破產,德國央行可能也要被迫吸收數千億歐元債務,
這件事絕對會相當棘手。
總體經濟政策的協調,是近幾個月歐元區國家當中進步最顯著的一塊。
但即使德國將歐元推向成立一個財政聯盟以及銀行存款共同擔保機制,
歐元是否能免於分崩離析的危機?
答案端賴歐元區政治領袖們行動的時機。
回到歐蘭德當選法總統所呈現的情勢變遷警訊,
德總理梅克爾仍舊未有積極行動應對,撙節立場或許有一點鬆動,
但她仍是不願點頭髮行歐元區公債。
布朗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Mark Blyth,
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事務研究學院助理教授 Matthias Matthijs
聯合在《外交季刊》上發表文章指出,歐元區現在因為主權債務問題而僵屍化。
分崩離析的危機一再浮現,而且一回比一回還要嚇人。
希臘債務減記也加劇歐元區部份銀行的流動性危機,現在大部份歐洲的大型銀行設法把對希臘曝險部位降到最低。
但是,部份銀行還是無法輕易降低對西班牙和義大利債務的曝險部位。
這個時候,歐洲央行就要承擔起最後貸款者的角色,戲才能繼續唱下去。
但是,真正良藥,還是要歐元大國領袖,願意犠牲一些權益,
發行歐元債券,提振市場信心,這是德國一定要面對的現實,
不然只是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