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19 06:05

籌資天堂、投資地獄 中股失衡害內需

2025/08/19 05:30  
中國上證綜指昨收漲創十年新高,但A股僅回到10年前泡沫破裂後的水準,欠佳的報酬率無法刺激消費者支出,而是促使其積極儲蓄。(彭博)
昨僅漲回10年前水準 股民難獲利 更加減少支出、增加儲蓄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上證綜指昨收漲創十年新高,但近期的漲勢也只是讓中國A股回到十年前泡沫破裂後的水準。彭博報導,對投資信心的不足,導致中國消費者熱衷儲蓄而減少支出,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亟欲中國提振消費,但皆難奏效,而其癥結就在規模十一兆美元的中國股市。
中國上證綜指昨漲破三七○○點,創二○一五年八月二十日以來新高,當年六月股災之前,該指數達近五二○○點。報導指出,某種程度而言,中國股市已低迷數十年,欠佳的報酬率無法刺激消費者支出,而是促使其儲蓄。十年前,在標普五百指數投資一萬美元,如今已增值逾三倍,但在中國滬深三百則僅增三千美元。
分析師指出,部份原因是結構性的,三十五年前中國證交所成立的目的是讓國有企業將家庭存款引入造港、建橋與工廠等,而非強烈關注投資人的回報;如此的失衡,引發從股票供應過剩、到問題企業上市後操作等一連串問題,並持續影響中國的市場。

政策向企業融資傾斜

投資人淪落被割韭菜

習近平依賴內需支出來達到五%的經濟成長目標,尤其在美中鉅額貿易失衡引爆關稅戰之際,更是如此;同時,亟欲實現科技雄心的中國也需要大筆資金來扶植相關企業,即使他們的獲利大有問題。而股市的首要角色,便是作為資本的來源。
中國政法大學前商學院院長劉紀鵬指出:「長期以來,中國的資本市場是金融家的天堂、投資人的地獄;監管機關與交易所總是有意無意的向企業融資方傾斜。」
中國股市的侷限今年再度展現,滬深三百今年以來上漲七.七%,但落後歐美主要指數,比如那斯達克的十一%漲幅,加上經濟前景不穩定等因素,中國的儲蓄率異常得高、占可支配所得三十五%。
資產管理專家陳隆(音譯)指出:「許多普通人認為他們能在股市賺錢,但絕大多數最後卻變得更窮;國企主要對政府而非股東負責,而許多民企則對散戶漠不關心。」
美國一再敦促中國刺激內需,改變其經濟成長模式,因為中國嚴重的產能過剩已讓全球無法承受;但隨著中國消費者在經濟低迷、股市報酬不穩定之際更加傾向減少支出、極力儲蓄,兩國的貿易失衡更難解決。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