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8-07 21:30
據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中國外貿在全球經濟挑戰下展現強勁韌性。儘管美國關稅帶來衝擊,自 4 月起對美出口下滑,但得益於非美市場的強勁貢獻,中國整體出口仍保持正增長,並創下歷史性的貿易順差。
中國外貿上半年創新高:順差突破世界紀錄 多元市場成增長主引擎(圖:shutterstock)
貿易表現與順差紀錄
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達 21.8 兆
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年增近 3%。其中,出口超過 13 兆
人民幣,年增 7.2%。若按美元計價,出口額達 1.8 兆美元,年增 5.8%。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上半年貿易順差高達 5860 億美元,打破世界紀錄,較去年上半年激增 34%。去年的貿易順差達 9922 億美元,已刷新世界紀錄;預計 2025 年全年貿易順差有望突破 1 兆美元,甚至達到 1.2 兆美元,為經濟提供重要支持。
中美貿易下滑與市場多元化
上半年中美貿易額達 2893 億美元,年減 10%。其中,對美出口 2155 億美元,年減近 11%。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第二季度對美出口顯著下滑,4 月大跌 20%,5 月續跌 34%,創五年來新低。
不過,6 月跌幅收窄至 16%,主要得益於 5 月中美第二輪談判後取消了報復性高關稅。
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在 6 月創下 16 年來最低水準,對中貿易逆差也創下 21 年來新低,逆差連續五個月減少。
美國零售市場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已有所轉變,來自越南、孟加拉、墨西哥、印度、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國的商品增多,儘管存在「轉口貿易」成分,美國確實在快速減少對中國商品進口。中美雙方都在主動減少對彼此市場的依賴。7 月,對美出口持續下降 22%。
儘管對美出口下滑,中國整體出口仍保持增長,主要原因是外貿出口日益走向多元化趨勢。
非美市場成為增長主力
• 東協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上半年出口額達 3225 億美元,年增 13%。其中對越南出口額最高,達 931 億美元,佔東協的 28.8%。7 月對東南亞國家出口增長近 17%。
• 歐盟位列第二大貿易夥伴,上半年出口 2674 億美元,年增 6.6%。7 月對歐盟出口增長 9.3%。
• 對東協和歐盟的合計出口達 5899 億美元,有效抵消了對美出口的下降。
• 對非洲、拉丁美洲、印度、日本、英國等市場的出口也實現顯著增長,進一步分散了風險:對非洲出口 1030 億美元,年率大漲 21%;對拉丁美洲出口 1413 億美元,增長超 7%;對印度出口 652 億美元,大漲 14%;對日本出口 777 億美元,增長 4.8%;對英國出口 403 億美元,增長 8%。
出口產品結構優化
中國出口產品結構正發生顯著轉變,昔日低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滑,而高附加值的中高端產品出口持續暴漲。例如,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晶片、船舶、鋰電池、光伏、工業機器人等。
• 上半年工業機器人出口年率暴漲近 60%。汽車出口超過 300 萬輛,增長 10%。7 月汽車出口按價值計算增長近 19%。
• 集成電路出口 6500 億元,年率大漲 20%。集成電路採購量在 7 月達到四年高點,顯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強勁以及人工智慧發展的蓬勃影響。
• 船舶出口年率暴漲 91%,中國造船訂單已排到 2028 年。機器和高科技產品的銷售也實現增長。
分析師看法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Jacqueline Rong 指出,過去 3 個月中國超乎預期的海外出貨量,主要歸因於對非美國市場的出口。她提到,雖然對東協國家的一些銷售被懷疑與轉運有關,但對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出口更為強勁,這些地區較少與轉運相關。
此外,她認為集成電路採購量達到四年高點,顯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強勁以及人工智慧發展的蓬勃影響。然而,她也提醒,中國超預期的進口增長可能無法持續,並指出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在上個月加劇。
摩根士丹利 Cai Zhipeng 等分析師預計,中國下半年出口將放緩,原因包括關稅、提前出貨的回報效應,以及美國需求走軟。他們也指出,放緩的程度還取決於非洲等替代市場以及某些類別的產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