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美台關稅將達握手協議 台爭取低於日韓
編譯盧思綸、記者黃婉婷/綜合報導 2025-07-14 05:42 ET

台灣與美國之間關稅談判,持續協商。台北談判團隊表示在8月1日截止前,還要再進行談判。圖為台灣農民擔心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犧牲台灣農業。(美聯社)
川普總統近期陸續公布對多個貿易夥伴的
關稅通知信,台灣尚未收到信函,紐約時報12日報導,美國可能快要與台灣達成握手協議,但恐怕仍須大量後續談判;即使真的談成,美方也可能保留二位數稅率,並對輸美商品實施更高關稅。
台方已與美方約定下一輪實體磋商,雙方表達希望8月1日期限前完成協議,並有最終結果。
台方相關官員指出,台美談判持續推進,目前已進入關鍵階段,還需要一段時間。
知情人士指出,台方仍極力爭取20%甚至15%以下,低於鄰近國家日韓,目前稅率地板價就是10%,不太可能有個位數的空間。
台美已歷經三次實體談判和六次線上磋商,一名知情人士指出,目前雙方仍持續磋商細節。
對於外界認為美方寄出關稅通知信代表談判觸礁,該人士稱,即便台灣近期收到美方的關稅通知信,也不代表談判以失敗告終,台美雙方仍有周旋空間。
紐時報導描述,雖然美國可能即將與
印度、台灣及其他國家達成握手協議,但這些協議多半內容有限,仍需大量後續談判。即使有協議達成,川普也可能保留二位數的關稅稅率,並對外國產品祭更高關稅。所謂握手協議,通常指的是口頭或非正式協議。
距離8月1日新關稅生效僅剩不到一個月,川普政府恐怕只能與一小部分國家談判協議。
代表國際企業的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柯文表示,「關於關稅的整體討論重心出現如此劇烈轉變,令人震驚」。
柯文描述,川普一年前還是候選人提出徵收基礎關稅的構想,令所有人錯愕,「但現在,企業與商界幾乎認為,10%的基礎關稅可能已經是能盼望的最好結果」。
美國政府官員堅稱,川普的關稅威脅是一項策略,旨在讓其他國家於貿易談判中做出更多讓步。但根據川普的時程表,各國達成協議並避免懲罰性關稅的時機正迅速流逝。政府迄今僅宣布兩項分別與英國、越南達成的初步協議,且與越南那份協議的狀態目前存在疑問。
紐時表示,盡管美國與印度、台灣及其他政府有望盡速達成口頭協議,恐怕仍會是留下許多內容待談判的有限協議。就算宣布達成協議,川普也曾保留兩位數關稅,並承諾對外國產品徵收更多關稅。
紐時報導,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主任柯特勒(Wendy Cutler)指出,川普的政策包含開放市場及保護主義元素。她提到,美國談判代表致力促使其他國家開放自身市場,都是為了擴大美國出口商打入其他市場的機會,「但老實說,我們同時也設下高額關稅」。
柯特勒也認為,即使美國政府沒有達成許多協議,也可透過與主要貿易夥伴達成一些協議,涵蓋美國相當大的貿易活動。她說:「如果未來三周,(美國)真的宣布與印度和歐盟達成協議,這將具有重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