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口木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08-10-18 13:29
人生兩條線
人們通常都會比較清楚自己要什麼,而不清楚應該相對付出什麼
不久前接到一通令人感慨萬千的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若幹年前被公司革職的員工,她打電話給我的目的是希望我幫她寫一封推薦函,作為報考研究所之用。
我之所以有所感觸的原因是,既然她是因為不適任才被革職,那麼她怎麼還敢要我幫她寫推薦函呢?因為她若有值得我推薦的地方,我當初就不會請她離開公司了,難道要我把她當初連『上班不來要請假』的職業道德都沒有的事實寫在推薦函上?而她當初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被革職的。
從這通電話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她似乎完全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因為她隻知道自己想要的,別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另外一個讓我搖頭的例子是,公司一位試用期滿但考績不及格的員工,一直向人事單位表達希望能繼續留在公司上班的意願,在與他聊天的過程中我問他說,為什麼對公司這麼留念,他的第一個原因居然是希望能有公司的股票。
從他的回答中我發現,很顯然的他也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因為他隻知道自己想要的,至於他是否該從考績不及格學到什麼樣的教訓似乎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這兩個例子的共同訊息是,他們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卻不清楚自己要先付出什麼,對他們兩人而言,最終的結果將會是一樣的,就是失望與零成長。
為什麼他們會失望呢?因為他們不會拿到推薦信,也不會拿到股票,當然會大失所望,至於為什麼會零成長呢? 因為他們不知道要靠自己的付出才有資格爭取自己所要的,既然缺乏先付出的過程,當然就沒有學習的過程,沒有學習的過程,自然就沒有成長了。
『失望理論』與『成長理論』
當我們反省別人的次數多於反省自己的時,因為別人不可能完成依你的期望來滿足你,這個無法如願所換來的就是失望,這就是『失望理論』;但是當我們自我反省的次數多於反省別人時,我們為了達到自己的期望,我們就必須要付出,這個付出的過程就是自己的成長,這就是『成長理論』。
若我們將這兩個簡單的理論套在為什麼我們都討厭上班,就可以解釋為何上班族總是覺得上班是一件充滿痛苦、壓力與折磨的苦差事,以及為何上班族一直無法突破自己競爭力的原因了。
我想我們對自己的上班行為模式應該都很清楚,我們總是希望老闆對我們賞識多一點,照顧多一點,壓力少一點,對同事的要求也是一樣,體諒多一點,分擔多一點,麻煩少一點。但是我們都知道,老闆或同事根本不可能對你的期望照單全收,所以你失望的次數當然是多於滿足的次數,久而久之,你會覺得所有的人都對不起你,在一個充滿敵人的地方工作,會喜歡上班才怪。
我不知道要求我寫推薦信函的那位朋友,最後是否如願考上研究所,因為最後我有在推薦函上簽字,我不忍心拒絕的原因是,依我的判斷,應該是這位朋友認為自己現有的競爭力,在職場上還需要多一道碩士學歷才可以更有勝算,既然是讀書就不要潑人冷水。
但是在我心中所留下的一個問題是,你如果連這麼簡單的兩條線的位置都分不清那一條該在上、那一條該在下,是否該從小學的課本重讀一遍呢?因為像是『埋兩頭蛇』這一類的故事,因為擔心別人看到兩個頭的蛇會折壽,即便自己已經先看到了,還是不忘先將兩頭蛇砸死再埋好,怕別人看到也要遭殃。這種教我們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故事,都隻有在小學課本上才有,在碩士班裡是學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