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新聞網
2023年10月22日 週日 上午8:00
台股ETF投資蔚為風氣,訴求穩定配息吸引小資族存股,近期卻傳出收益平準金爭議,被質疑動用平準金衝高配息,吸引投資人投資,結果是用本金配發。業者雖然自清,主管機關
金管會仍決定出手管理,要求研議一套規範,讓平準金的動用、使用方式更為完善。對存股族而言,高配息固然迷人,收益平準金制度化,投資才能可長可久。
平準金的設置原是美意
ETF這幾年成為台股市場上熱到不行的標的,不只小資族前仆後繼投入,即便是資金雄厚的外資法人,買賣超的前幾大也愈來愈常見到ETF,代表這個金融商品在市場上日益成熟。有別於法人的操作邏輯,小資族愛買ETF絕大多數是衝著「配息」而來,也就是持續存股撐大部位後,季配或月配息的資金,可以成為被動式收入。正因為「配息」受到重視,陸續掛牌的ETF多半訴求都是一定水準以上的配息率,且股息配發頻率由年配、半年配,進化至季配甚至月配息。ETF收益平準金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
收益平準金其實是一個會計科目,目的是讓ETF經理人掌握基金的收益分配。ETF公告配息過程時,第一次公告會讓投資人大約知道配息狀況,如果當時投資人研判ETF配息率高,通常會吸引許多想要息收的投資人趕在除息前進場加碼。假設配息率預估5%,而投資人搶買導致ETF規模瞬間由30億增至60億,規模增一倍,原本規劃的配息率被稀釋至2.5%,原持有ETF投資人權益大受影響。
透過收益平準金進行「平滑化」調節,以確保配息率不會被大幅稀釋,且讓投資人每季或每月盡可能獲配穩定的股息。這種平滑化方式,有效解決痛點,成為近年新募ETF產品的標配,更是ETF市場得以在短時間內擴增的關鍵。
不過,當配息率成為存股族心心念念的唯一準則,ETF月配息的號召力變得更為強大,而台股高股息個股不可能每個月除息,新募的ETF部位剛建倉手上也還沒拿到成份的股息,如何配得出錢,平準金的角色開始被檢視。近期甚至有聲浪認為業者將平準金做為衝高配息率以利擴大ETF規模,最後等於動用本金配息。這種類似「龐式騙局」的質疑引起金管會重視,進而要求證交所、公會須與業者針對收益平準金,應建立更健全的制度。
金管會盼建立更完善平準金機制
根據金管會統計資料,目前有收益分配的ETF共146檔,其中,23檔有收益平準金機制。這些設有平準金的ETF多數是近年來募集的基金。ETF收益分配則有三大來源,分別是成分股配發的股利所得、個股交易的資本利得,以及收益平準金。
ETF先進者之一的富邦投信,旗下ETF有固定的支持者,但至今沒有設置平準金。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說明原因。他表示,平準金是一種短暫平滑化的設計,基金管理者年初會根據去年股利發放狀況與今年預估獲利、股利發放狀況,進行預期管理,假使每一季度預估有2%配息率,但市場不一定能讓預期的配息率達標,成份股的股息收入如果不夠配息使用,ETF資本利得又不足以補上缺口,不得以之下若動用本金,會涉及「稅」的問題。
他進一步指出,平準金動用到本金調節配息,會計上屬於本金的返還,若將其視為股息配發,不預課所得稅,一旦國稅局認為需要補稅,投信必須為投資人承擔稅金。徐翊達說,平準金制度在股市多頭時不會有問題,因為ETF交易的資本利得可以應付得了配息需求,平準金不太需要動用本金以平滑化配息率,遇到空頭市場就容易有狀況,因為股票跌會讓資本利得減少,成份的股利所得如果還沒到手,遇到配息月份,平準金可能需要暫時動用到本金。
金管會的立場期盼ETF的平準金運作回到設計的初衷,高股息ETF配息應以成分股的股息為優先,之後是ETF的資本利得,最後才能動用平準金,以防止稀釋投資人權益。金管會一方面請投信投顧公會蒐集業者意見,提交相關方案,釐清平準金的啟動時機、門檻或頻率限制等。金管會也會檢討新舊ETF是否需要採取差異化管理等。
業者待方案出爐以調整平準金機制
在相關方案抵定之前,金管會對於中信投信、台新投信、野村投信3家業者10月新募的ETF,要求先拿掉平準金機制,待平準金方案拍板後再調整。這對於ETF後進者台新投信,野村投信的影響可能又會更大一些。對此,野村投信資深副總黃宏治說明,野村「臺灣創新科技50ETF」(00935)明年9月才配息,屆時金管會對於平準金相關辦法早已出爐,會在方案確定後就提出申請新增平準金機制。萬一到了配息前平準金方案仍未定,他說,會考慮在第一次公告配息資訊時就宣布不再接受投資人買進,以免稀釋配息率。
黃宏治指出,對於ETF後進業者而言,金管會針對收益平準金制定明確規範,不但不會衝擊接下來的募集作業,反而是件好事,因為新進者有清楚的規則可依循,對投信業界來說應也是正向,等於有一套共同機制遵循,可避免爭議。至於ETF先進者富邦投信,也在等待金管會確立平準金實施方案,遊戲規則明確後,富邦投信就會提出申請旗下已發行ETF設置平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