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23-01-03 09:36

科技股起死回生 擇優布局

基金》
【時報-台北電】2022年第四季至2023年第一季存在企業獲利下行風險,多數產業獲利能力自高點往下,短期需求不明朗,企業與共識對展望掌握度偏低,消費、資本支出2023年下半年較有復甦空間,投信法人指出,後市雖不確定性延續,但系統性風險機率低,研判股市最低點已過,科技股經股價大幅修正後,評價面漸趨合理,可擇優布局。 台新智慧生活基金經理人蘇聖峰表示,考量利空消化狀況,可開始逢低加碼長期展望較佳的個股,除著重營運穩定度,2023年的成長性與產業是否有結構性利空之變化皆為關注焦點,優先留意營運效率、利潤風險、庫存去化與提前落底產業。在類股操作方面,看好產業為生技醫療、需求面風險低的科技子產業與消費、大型軟體、節能等利基股。 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研究團隊認為,2022年以來由於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價格大漲,使得能源管理的應用與解決方案躍為市場關注焦點,包括電動車電源管理平台、車用電源應用在內,更有效率的能源應用方案提供者將較不受通膨干擾。 根據預估,2021~2025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售量CAGR約29%,新能源銷售滲透率預計在2025、2030、2040年分別可達到20%、43%、74%,並在2030年超越燃油車銷售量,可持續關注電動車相關科技股後市表現。 野村環球時機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黃奕捷預期,隨通膨滑落、升息步入尾聲,2023年是布局股市的好時機。就像疫苗要隨著病毒演變選擇次世代疫苗一樣,投資策略也應跟著投資環境演進,建議以次世代多重主題股票為主,可篩選創新能力強、具有強大業績成長潛力的企業,趁股市仍在相對低檔時中長線布局。 可關注從醫藥創新、機器人與自動化、商業智慧(軟體與網路安全)、金融科技、實質基建與數位基建,均反映出科技發展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都可望成為未來贏家。 富蘭克林華美AI新科技股票基金經理人楊金峰分析,半導體需求面在急速修正後,預計去庫存將在2023年第一季、第二季會回到合理水位,皆有利於科技、消費性電子等表現。(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