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甫成立的「伯威海事工程公司」,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忠孝東路口精華地段今年新落成的商辦大樓內,而伯威海事是台灣在離岸風電開發上本土民間企業與外商合資成立的首間海事工程公司,進駐新穎摩登的辦公空間,似乎也象徵著其背後老營造廠樺棋營造的華麗轉身。
伯威海事董事蔡佳翰說,與外商成立合資公司並不容易,前提必須二間公司的企業文化、理念和方向一致,也願意彼此分享資源,才能夠進一步促成這段良緣,並創造雙贏。
但,若想要進一步透過離岸風電的產業發展對台灣經濟和技術有實質幫助的話,蔡佳翰強調,台灣需要的是長長久久的「合作」,而不只是有時效性和條件式的「合約」。因此,他非常期待未來有更多像伯威海事這樣的「合資公司」,一間又一間的成立。
看好離岸風電商機 蔡佳翰做出新嘗試
回憶起兒時父親的工作環境,往往是那一望無際的大海,蔡佳翰是擁有30多年歷史,以防波堤、碼頭建造、填海造地…等港灣工程為主的樺棋營造二代,2008年自美國留學歸國後進入公司服務,2010年則決定投入離岸風電。
聊起決定投入離岸風電的契機,蔡佳翰說,由於台灣地方小,開發有限,與海有關的公共工程愈來愈少且幾乎都快被做完了。同時,他也觀察到離岸發電在歐洲已經很成熟,再加上政府開始推動能源轉型,他認為離岸風電將是未來的機會和主流,因此決定投入這樣的新嘗試。
蔡佳翰指出,樺棋能夠與具百年歷史的全球最大海事工程廠荷蘭商Boskalis成立合資公司,緣分始於30多年前樺棋在執行花蓮港疏濬工程,當時剛好Boskalis船隊正在台灣海域附近,便請Boskalis船機的挖泥船來施工,協助完成工程。
時隔30年,雙方不僅攜手合資成立「伯威海事工程公司」,並一舉拿下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在彰芳西島的水下基礎運輸暨安裝工程標案,預計2021年正式開工,同時現階段伯威海事也正在努力備標其他風場工程。
蔡佳翰指出,他也是伯威海事工程公司的經理人之一,主導所有台灣在地化的供應和支援,也就是說,主體的工程設計規劃跟主要大型船機的租用由荷蘭商做,台灣這邊則負責在地化支援,像是租用台灣的小船、聘用台灣的人員 、聯繫供應商…等。
重視人才培育 期許學生養成「計畫力」
蔡佳翰特別提到,樺棋與Boskalis一拍即合,除了是多年前合作的緣分與默契外,雙方對「企業社會責任」,特別是在離岸風電人才的培育上,亦有著高度共識。伯威海事11月時已經送了第一批高科大海事學院的實習生到荷蘭總部實習,接下來還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也同樣會有實習生將過去。
蔡佳翰強調,重視人才的養成和培育,不僅僅只是盡到企業社會責任,更重要的是,這對台灣經濟和就業市場才能有實質的幫助,而不致發生產業斷層的窘境。伯威海事同時與台大、成大、中山…等學校,也有一系列的建教合作計畫。
對於欲投入離岸風電的莘莘學子,蔡佳翰強調,除了英文是必要能力外,「計畫力」也非常重要。蔡佳翰指出,歐洲離岸風電員工們的薪資很高,但為什麼他們的專案價格還是那麼有競爭力?經過與歐洲公司工作那麼久的經驗,蔡佳翰發現,他們做事很有效率的主因是他們會花很多時間做計畫,會把前期規劃做的很完整、很細微,並且反覆進行沙盤推演,將所有可能的誤差都事先呈現出來,施工時便能一針見血、一次到位解決問題。
這就是歐洲離岸風電開發商的強項,不僅技術了得,歐洲公司也非常著重計畫,蔡佳翰如是說。
蔡佳翰指出,離岸風電風場建置施工時設備才是真的貴,若施工時能夠一次到位,等同租的時間也短,才是真正省錢省成本的方式。但,這和過去老一輩在從事海事工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遇到再說」、「現在很難說」的概念可說是截然不同。但,如果機器來了,無法很有效率的施工,那租金便一直在跑,不就白搭了。若以一般的設備吊車租金為例,多租個1~2天,都可以換算二個人的月薪了。
欣賞馬雲團隊管理思維 要求員工擁有高工作效率
除了欣賞歐洲人做計畫的細膩度外,蔡佳翰在經營管理上則很認同大陸企業家馬雲的一個觀點。蔡佳翰指出,馬雲曾講過,你很難改變每一個人的思維,但你可以讓你的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有著同樣的方向,只要大家的目標相同,不用去管人家的思維,只需要在過程中確保團隊成員的目標一致就好。
此外,蔡佳翰透露,員工私底下都叫他「Hank」,他也不會要求員工上下班要打卡,但他對工作效率非常要求。蔡佳翰說得直白,若大家可以很有效率的把事情做完,便可以把獲利分給現有員工,如果工作沒有效率的話,他當然可以再多請員工,但在人事成本一樣的條件下,薪水分出來就會相對變少。蔡佳翰強調,他非常重視工作效率和獎金,很希望大家的辛苦是值得的。
看見公司發展瓶頸 重心移往離岸風電
感性的蔡佳翰還透露,原本計劃畢業後留在美國工作的他,因為每每返台探親看見老父親臉上的皺紋愈來愈多,他實在不想「子欲養而親不在」。同時,蔡佳翰也坦言,他看到了傳統海事工程公司遇到的瓶頸。
蔡佳翰不解,不賺錢的事為什麼要一直去做?為什麼要花心思在那上面?因此,他決心要把重心放在離岸風電,而發展離岸風電的同時,他認為也可以協助傳統海事工程公司,以及小船東們也帶到離岸風電產業,讓他們的船機設備可以被離岸風電相關工程所使用。
至於是否也曾面臨二代接班的「陣痛期」?蔡佳翰表示,父子倆對於投入離岸風電的爭執倒是沒有,其實他沒有反對就是最好的支持,蔡佳翰笑著說,雖然父親是比較傳統型的企業創辦人,習慣主導,但因為離岸風電幾乎都是英文,他就比較沒輒了。所幸,就放手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