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竟空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6-05-31 08:20
別用飲食來紓壓 恐越吃越不健康
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
27歲從事廣告設計的一位女性,常加班到深夜十一點多,回到家打開電視常感空虛想吃洋芋片、蛋糕、鹽酥雞等高熱量食物,大吃一頓後才會感到幸福、好眠;但隔天醒來又有罪惡感,於是整日不吃,深夜回到家才又放縱吃垃圾食物,陷入惡性循環,長期下來導致冒青春痘、易怒、經期不正常、體重急遽起伏,就醫才發現是「情緒化飲食症候群」。
http://img.ltn.com.tw/2016/new/may/31/images/bigPic/400_400/317.jpg
高熱量食物能使血糖、血清素快速上升,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因此當人們處在壓力大、情緒低落等情境,就可能大吃垃圾食物,成為「情緒化飲食」。圖為情境示意。(記者謝佳君攝)
松德精神科診所醫師林耿立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伴隨高度不確定感,而且越來越多夜貓族,作息不正常,導致飲食障礙患者增加,包括暴食症、厭食症等,近年來「情緒化飲食症候群」更是激增,吃不再只是為了解決生理飢餓,更受情緒影響,門診患者幾乎年年成長3成。
醫師指出,情緒化飲食是飲食障礙的一種,由於高熱量食物能使血糖、血清素快速上升,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還能幫助睡眠,因此當人們處在壓力大、分手吵架、過餐不食、經期前7天或天氣變化等「危險情境」,就可能大吃垃圾食物,因此幾乎人人都有情緒化飲食,可說是現代化疾病。
不過醫師表示,情緒化飲食雖還不算是正式疾病,卻已是趨勢,且科技業、輪值保全、高階主管、常須加班應酬、記者、廣告設計及銀行人員等都是高危險群,尤其女性代謝血清素的速度是男性的2至3倍,更易陷入情緒化飲食,因此常見下午茶吃到飽幾乎都是女性,也更愛吃甜點。
須注意嚴重的情緒化飲食陷入惡性循環,可能導致失眠、情緒低落、體重起伏大、隔天沒精神、易分心、記憶力下降、血糖不穩等,此時就已構成疾病,若未即時求醫,甚至可能引發憂鬱、焦慮、年老容易失智。治療則會給予血清素藥劑,穩定情緒,或者提醒患者何時是危險情境,事前防範。
醫師建議,民眾應理解何時可能處於陷入情緒化飲食的危險情境,此時三餐一定要正常,早、晚餐要吃,或至少回家前先吃高蛋白、富含纖維的食物,也可吃澱粉類搭配牛奶、沙拉或水果,穩定血糖,避免大吃垃圾食物;且應藉由運動或其他健康管道紓壓,避免以高熱量食物尋求短暫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