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3/327.jpg)
-
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6-17 16:22
06/18號傳真稿筆記
台股利空壓頂 第3季不樂觀
基本面不佳 無基難再彈
從3月到6月初,台股漲幅之高,居世界主要經濟體之冠,讓不少投資者以為台灣經濟已春暖花開、燕群築巢;沒想到,股市「溫度」乍暖還寒,在6月前兩個星期,台股跌幅之深,同樣也是世界第一。每位投資者都想問,這波股市寒流到底是短暫的氣候調節?還是冬天即將再臨?
然而,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內的經濟學家,都曾再三警示,由於金融海嘯來得太過迅速、兇猛,逼使各國政府不得不下猛藥拯救經濟,尤其是大幅調降銀行利率,逼使資金從銀行流向股市,讓股市短暫恢復榮景,等到各國政府的「子彈」打完時,正是第二波金融海嘯來襲之際。
即使再不關心新聞的散戶,也知道這一波台股成長的動能,來自「資金行情」,並無健全的基本面支撐,當利多出盡、利空壓頂,台股的「好日子」就將過完了。只是,在第2季末、第3季初時,台灣在政治、經濟、社會各層面,壞消息可能將比好消息來得多,國際局勢發展也對台灣不利;所以,台股修正、盤整的時間,恐怕將長達好幾個月(見附表)。
年底選舉決定政府施政
除了經濟基本面,對台股影響最大的,乃是台灣的政治動向。相當比例的專家、股民都認為,這一波台股大漲,除了跌深反彈、國際經濟局勢轉危為安,關鍵因素還有執政黨不斷釋放大利多,製造「520行情」,免得迎接馬英九總統就職1周年慶的,是「綠油油」的股市行情。
只是,5月20日已在股民歡欣鼓舞的氣氛中度過,馬政府明顯減緩釋放利多的速度,甚至放行諸多「短多長空」的法案,例如《再生能源法案》。政治不脫離權謀,2009年12月適逢縣市首長改選,國民黨若想打贏這場關係藍綠版圖消長的一仗,可能會讓股市先「軟著陸」,等到選舉逼近時,再釋放利多刺激股市回漲,健忘的民眾對執政黨的滿意度也將回升。
所以,從贏得勝選的操作策略觀之,馬政府可能「放任」台股回檔至9月,甚至10月中,等到選前50天,或1個月,再釋放兩岸政策、公共工程層面的利多,愈靠近投票日,尤其到11月底,加碼的幅度就愈多。
年底選舉決定了執政黨下半年的施政思維,但國民黨眼前還存在兩大難關:其一,即將兼任國民黨黨主席的馬英九,已明示行政院院長劉兆玄進行內閣改組,財經閣員首當其衝,勢必將衝擊台股行情;其二,馬政府減稅政策過多,導致政府財政左支右絀,四大基金是否將趁台股高檔時賣股求現,也值得密切關注。
通貨膨脹陰影籠罩台灣
2009年第1季,台股表現亮眼,但台灣經濟的病情卻更為「加劇」。不久前,標準普爾公布對各經濟體的信評,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只有台灣遭到調降信評等級。不過,這恐怕不令人意外,因為在第1季,台灣經濟成長率、出口貿易年增率,分別為負10.2%、負36%,失業率距離6%愈來愈近;可想而知,第2季的數字不會改善太多,「資金行情」的力道再強,也抵擋不了經濟衰退的洪流。
在企業界,郭台銘、張忠謀、施崇棠等電子業「第一代企業家」,重新站上決策的第一線,所有人的解讀都是,他們預見了更大的危機,否則不會願意「再戰江湖」;在就業市場,數以萬計的大學、研究所畢業生投入職場,勢必將大幅提高台灣的失業率,再度打擊民眾對經濟復甦的信心。
雖然在5、6月,台股並未「五窮六絕」,但到了7、8月,乃是外資「放暑假」的傳統季節,加上部分外資已撤離上漲空間有限的台股,移往可望還有成長動能的東南亞股市,都可能讓台股熱度冷卻,甚至波及整個第3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原物料價格再度攀高,通貨膨脹陰影再度籠罩台灣;更不可思議的是,國營企業不但未盡平抑物價之責,反倒率先漲價,造成電價、油價、民生物資無一不漲,可能讓民眾消費的意願再創新低。
美元走弱打擊台灣出口
然而,國際經濟發展方向,對台灣也是利空多於利多。對台灣經濟而言,連動最深的,當是美國、中國兩國的經濟走向;令人憂慮的是,最近美元由強轉弱,新台幣升值壓力猶如鍋中沸水,如果美元續貶、新台幣續升,恐怕將再度嚴重衝擊台灣對美國的出口。
日前,中國採購團來台灣大肆採購面板,然而已有專家指出,中國刺激經濟的資金已用掉90%,下半年可能將無錢可用,這也將對台股造成可觀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