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狗 發達公司監事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8-04 12:18

戒菸的迷思 明知不好卻又對其放任不理!

關於抽菸這個行為,社會上普遍存在著一種矛盾的心態:既知香菸對身體健康會產生不良影響,卻又對其放任不理。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人(包括老菸槍在內)都知道抽菸是不好的,但是不抽菸者卻依然可以忍受旁人抽菸,也不在乎二手菸的危險;而抽菸者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抽菸不過是個壞習慣來掩飾其傷害。
目前國內成年人口吸菸的比率,男女分別為47﹪及5﹪,而十八歲以下青少年吸菸的比率男女分別為11﹪及3﹪,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有鑒於吸菸對國民健康的傷害日漸增加,因此菸害防治法中特別規定從香菸的售價中提撥一部份的國民健康捐款,用來作為戒菸門診的補助之用。
然而過去長久以來存在著許多有關戒菸的錯誤觀念,特別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迷思,往往讓想要嘗試戒菸者卻步,以下特別列出並澄清這些問題,希望給予戒菸者參考:
迷思之一:抽菸只是個壞習慣?
香菸點燃之後會產生約三、四千種的物質,其中含有多種有毒氣體及致癌物質,因此不管直接吸菸或是二手菸,都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根據研究,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的肺癌與吸菸有關,另外吸菸也會增加兩倍到三倍的腦中風、心臟病及消化性潰瘍的機會,甚至男性的陽萎、性功能障礙及女性的不孕、早產都跟吸菸息息相關。總計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五千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相當於每星期有一架滿載兩百五十人的波音747客機摔落,一年摔52架的慘劇。
因此吸菸應當被視為一種慢性病,它引起的併發症會隨吸菸時間愈久愈明顯。而且吸菸不同於喝酒及吃檳榔一般只傷害自己,吸菸不僅自己受害,連帶的也會讓身旁的親人朋友受害(二手菸的傷害)。因此絕對不可將抽菸只當作一種壞習慣來看待。
迷思之二:戒菸只需要靠意志力即可?
常常聽到戒菸失敗者將原因歸罪於自己沒有意志力或沒有決心,其實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關鍵在於香菸中的「尼古丁」,因為尼古丁具有高度的成癮性,長期吸菸後會對尼古丁成癮,同時產生心理上及生理上的依賴性,也就是所謂的「菸癮」。因此嘗試戒菸者除了要有很強的動機及意志力之外,還需要能有效地克服尼古丁依賴才能提高成功的機率。
迷思之三:俗話說「十戒九敗」,所以戒菸極難成功?
「十戒九敗」這句話沒錯,事實上應該更難才對。根據統計,自行戒菸的成功機率只有百分之二到三左右。然而自從1955年世界上第一個戒菸門診開辦以來,經過這麼多年來的摸索及研究,目前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了。一般而言,以基層醫師介入為基礎的戒菸方法,可以將戒菸成功率有效地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左右,雖然比起其他慢性病的治療效果仍有一段距離,但最起碼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也不再是「十戒九敗」了。
迷思之四:既然吸菸有害,為何還要用尼古丁替代療法?
尼古丁只是香菸多種有害物質中的一種,它會刺激神經系統,有興奮、提神的作用,但也會增加血壓、心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不過尼古丁並沒有香菸中其他有害物質,例如:一氧化碳、焦油及刺激氣體,會直接造成細胞傷害或有致癌的危險性。
但是因為尼古丁是一種成癮性物質,所以可利用尼古丁替代療法來解決吸菸的渴望及衝動,也可以慢慢減低身體對尼古丁的依賴性,進而戒菸成功。
迷思之五:戒菸失敗後,將來就很難戒菸成功?
根據美國的統計,戒菸成功者平均需要戒過四點七次的菸後才能成功。
因此想要一次就戒菸成功的確不容易,但是這是慢性病的標準行為模式,絕大多數的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等)也都會發生類似的現象:當發病初期時會馬上積極治療,不過一但穩定後,常常就開始忘了吃藥、忘了控制,然後等到又一次不舒服或併發症出現時,才會又一次認真治療,往往需如此反覆兩三次之後(通常是在發生了嚴重併發症之後)才會乖乖遵照醫囑治療。所以容許戒菸失敗的心態是必需要有的,不要以嘲諷的態度對待戒菸失敗者,應該鼓勵其再一次嘗試戒菸才對。
除了戒菸可以用藥物幫忙之外,當然也還是需要吸菸者本身的意志力及家人朋友的鼓勵,其中又以家庭的誘因最大,可以用家人(特別是小孩)的健康來要求抽菸者戒菸。另外就是國人應該改掉逢人就敬菸、遞菸的壞習慣,很多剛戒菸成功者最後就是毀在不好意思拒絕他人遞菸的心態上的。
戒菸雖然不易,而且多少會有一些不舒服,但長期吸菸後,身體的傷害不說,光是買菸就是一大筆開銷,結果是瘦了荷包、傷了健康。因此希望所有吸菸者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壞習慣」背後的壞處,早早戒菸,早早健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