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8-10 09:00

給明年依然年輕的我們--13

給明年依然年輕的我們--13
而同時,他拿到了哈佛法學院的Offer。最後他去了哈佛法學院,而這就是他這輩子做出過最讓他後悔的決定。他後悔,不僅僅因為他後來發現哈佛法學院是那麼的無聊而且勾心鬥角,更因為他當時為了一個被社會所尊重、所仰慕的選擇,放棄了一個被社會遺棄、看不起的選擇。
他說他很幸運,一直那麼喜歡當老師,在從法學院畢業許多年的顛沛流離以後,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個老師。當我和一些人說起這個故事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亂說麼?如果不是去了哈佛,他可能現在還只是個國小老師,根本不可能成為沃頓教授啊。我想,現實和理想的意義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只需要理解並不是所有人都覺得成為成為名校的教授是比普通學校的國小老師更偉大、更幸福的成就。
第二個故事開頭,我想問一個問題:你有沒有考慮過我們每天上校內上微薄,看到很多人分享各種勵志、免俗、追求夢想的文章,但他們最後究竟做什麼去了?你可能以為他們馬上回歸現實去了。但其實他們很多時候,是懷揣著那些道理,繼續去做他們知道怎麼做的事情。這就有了第二個故事。
每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都像一台高速運行的電腦。一代比一代運轉地更快。我們從懂事開始就有別人告訴我們要運行各種程式,上幼稚園,上國小,上國中,上高中,上大學,工作,等等等。我們停不下來。關鍵是,我們很難運行自己想要運行的程式,因為過去二十年裡面我們運行的所有程式都是別人編好以給我們的--我們自己不會編程式。
如果有一天,有一台電腦突然下了決心,要運行自己的程式,他就必須先停下來。這時,他會看著周圍所有的電腦依然在高速運行著,甚至嘲笑他怎麼不動了,然後把他遠遠地甩在後面。而他,需要慢慢地開始學習自己編程,這個過程很漫長,很痛苦,因為從來沒有人教過他。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只有少數人在運行自己的程式。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